首页 >> 通信新闻 >> 互联网 >> 正文
 
急诊医生微信隔空向专家求教 成功挽救患者生命
http://www.cww.net.cn   2012年12月10日 19:38    

宗建平上周五通过微信隔空指挥,挽救了一位患者生命。

微信,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很多潮男潮女在玩。

头发略白的宁波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宗建平也用微信,微博个性签名是做一个有责任的医师。上周五,他用微信做了一件事情——救人。

11月23日晚上,宗建平在外面开会,偶尔刷刷微博。21:10,手机突然响了。

电话那头是医院急诊科刚来不久的女医生,当天晚上刚好轮到她一个人值班。

“刚接收一个病人,胸口疼痛,初步诊断是大面积肺栓塞,怎么抢救,我心里没底。”电话那头,女医生语气焦急。

“大面积肺栓塞比心肌梗塞的死亡率还高还危险,电话里讲不清,我赶回去又肯定来不及。”宗建平思忖了片刻,不由得捏紧了手机。

“我突然想到了手机微信,平时也跟科室里几位同事聊过,可以用微信发发图片和视频。我就问她能不能通过微信把患者的情况传过来,这样快捷很多。”

很快,8段图片、视频通过微信传来,分别是病人的CT、呼吸机监控数据和现场拍摄的病人情况。

宗建平立即指导前方医生,使用溶栓塞药物等一系列急救措施,最终成功挽回了患者生命。

女医生急诊病房第一晚值班

遇到病情危急病人

昨天下午,宗建平在医院办公室里讲述了当时情形。

当天值夜班的女医生,研究生毕业,职业资格符合急诊值班,能力也不错。

但大面积肺栓塞、且情况又这么严重的病人,她没有碰到过,应对经验少了点。

当时我正在外面开会,电话里面讲不清楚,等我打的赶回来,时间肯定也来不及。

治疗大面积肺栓塞,对病情判断需要精准,并且在用药剂量和时间上有严格要求。

情况紧急,我能想到的详细了解病人状态的办法,只有微信了。

她第一通电话打来后两分钟不到,就发来患者的3张动态CT图,当时是晚上9:13。

然后发过来心电监测数据,也是3份。最后两段视频是患者的实时监测情况。

根据收到的视频、图片和数据资料,我让她立即采取溶栓措施。

目前医学界采用的溶栓方法有三种,溶栓过程使用的药物,有严格的计量要求。

溶栓过后是抗凝治疗,防止溶栓后再度凝结。

这两个步骤是治疗的关键,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尤其是随时根据病人的生理特征进行调整。

第三个治疗步骤是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严密监测并发症等情况的发生。

她按照我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操作,到晚上11点左右,病人暂时脱离生命危险。

[1]  [2]  
来源:杭州网   作 者:张明明 韩宇挺编 辑:安华    联系电话: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139说客 分享到校内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QQ书签       收藏   打印  论坛   推荐给朋友
关键字搜索:微信  
猜你还喜欢的内容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相关新闻
即时新闻
通信技术
最新方案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