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刘畅
曾多次参与手机话费制度制定的专家解释———《“话费用不完”难住大爷大妈》追踪
运营商为什么要给话费设有效期?余额为什么不能自主使用?这是关注本报“话费用不完”系列报道的大批市民的共同疑问。
昨天,曾经多次参加手机话费制度规定及有效期合理性听证会议的专家吕廷杰教授表示,几年前电信运营商曾开办“余额退费”业务,不过这项业务最终被取消。但是在“余额退费”有困难的情况下,运营商应当开展小额充值业务。
针对充值卡设置有效期的问题,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吕廷杰教授接受了记者采访。曾经多次参加话费制度规定及有效期合理性听证会讨论的吕教授解释说,充值卡是一种电子货币,卡本身只是形式,当用户购买并充值后,相应金额信息就进入了运营商的数据库。一些用户充值后长期不使用,数据库不进行定期清除,数据就会越积越多,既影响访问速度,也影响到其他用户使用。“设定有效期或余额作废,是清理数据库的一种方式,否则运营商会面临支付数据库不断扩容的成本。”吕教授说,在手机用户既不月包消费也不交纳底费的情况下,全世界的运营商大都采纳设定有效期的方式促进消费。
据吕教授介绍,几年前一次听证会后,运营商曾一度采纳建议开办了“余额退费”业务。“至少实践了一年”。吕教授分析说,“但可能有恶意用户在利用充值卡退费的形式来套取现金,运营商在其中被动提供了违规的金融服务,且不收取手续费,导致这项业务最终被叫停。”
尽管吕教授对有效期设定进行了合理性阐释,他仍坚持运营商应该为“话费用不完”的用户群体提供方便。“一方面,开展小额充值业务。在农村,村民可以在运营商指定的某一个代理点通过电子形式充值5元或10元,这样免去了充值卡自身成本,也方便用户,这一服务应延伸至城市。”吕教授同时表示,即便在目前电子货币交易的秩序下“余额退费”尚有困难,为用户提供自主选择的余额转移服务,也可以很好解决部分人群话费淤积的难题。
相关新闻央视关注“话费用不完”
周一央视及昨天的《朝闻天下》栏目中均有“话费用不完”专题节目播出,话费难题更成市民热议焦点。
央视记者在调查中同样发现,有效期迫使用户不断充值,最后预存话费成了“无底洞”。因本报之前就此展开持续报道,昨天《朝闻天下》栏目中播放了本报热线接听的现场画面。
央视新闻中心记者王晓洁说:“话费问题非常普遍,无论入户还是街头采访都没有障碍,只要是中老年手机用户,都会说自己或家里人有‘话费用不完’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