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滚动新闻 >> 正文
网络监督引发科技界委员激辩
2009年3月6日 14:42    深圳商报    评论()    
作 者:周森

    “华南虎照事件”、“躲猫猫事件”、“最牛房管局长”……过去的一年,网络监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进入公众视野,也在这次全国“两会”上,引起部分全国政协委员的关注。今天下午举行的科技界政协委员分组讨论会,就为此上演了一场激烈的争辩。

    今天下午,全国政协科技界委员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来自中国兵器工业系统总体部咨询审议委员会的陶化成委员发言说,总理在报告中讲我们的信心和力量“八个来自”,最后一个是“来自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发愤图强的伟大精神力量。”讲的是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比如在去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向全国人民公布灾情,很快激发出万众一心的民族力量,使抗震救灾工作得以迅速推进。





    “再比如,现在网络很厉害,很多事情都是靠网络监督揭发出来的——‘躲猫猫事件’、‘华南虎事件’、‘公款旅游事件’、‘抽高价烟事件’等等。”陶化成说,“网络的力量实际上就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在监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说明了科学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

    “网络就算能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原所长朱敏慧委员对此提出不同看法,“因为现在网络不是实名的,都弄一些乱七八糟的名字,发表意见可以不负任何责任。”

    陶化成对此不同意:“网民把事情说出来,揭露出来,要负什么责任呢?不是瞎说一通了事,目的是要引起人们关注,最后把事情搞清楚、解决问题。”

    “因为信息量不够,导致个人意见有片面性和局限性。”朱敏慧回答。“网络当然也有不好的一面,但总的确实是好的,有利于解决目前监督力量不足的问题。”陶化成坚持自己的观点。

    “我插一句话,我反对朱委员讲的意见,坚决支持陶委员的意见。”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傅新华委员插话说,“一个网民讲得对与错,你可以判断嘛。但更重要的不是去判断对错,而是通过互联网提供了一个有效监督的依据,提供给群众一个机会和渠道,就是把实事讲出来。只有透明、公开,才能进行监督。不让他说话是不对的。当然我们要营造讲真话的氛围,不能污蔑。”“拿网络语言来讲:老陶,我‘顶’你!”傅新华高声喊道,引起哄堂大笑。

    三名委员的激烈争辩在委员们中间产生共鸣,七嘴八舌议论开来。一位委员指出,除了网络监督外,怎样切实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监督中的作用,也很值得思考和研究。

编 辑:周桂军
关键字搜索:政协委员  网络监督  两会  
[ 本站暂时关闭评论 ]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