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移动139手机邮箱活跃用户达400万
2008年9月3日 11:04    新浪科技    评论()    
作 者:通信产业报记者舒杰

    从短信的成功,我们可以推测到手机邮箱要想被广大用户所接受,必须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手机终端的价格;二是手机邮箱使用费用。

    “我对现在的市场环境非常满意。”虽然工作时间日益延长,但是Sandy的表情依然乐观。Sandy是国内主要手机邮件提供商之一尚邮的CEO,目前尚邮手机邮箱业务的增长“每月都能达到30%~50%。”

    在经历了数年的沉寂之后,手机邮箱市场正在升温。

    蜂拥而至

    历史总是现实最好的镜子,虽然无线增值产业的发展依旧步履蹒跚,但参照互联网,如今移动互联网似乎已经到了爆发的临界点。根据CNNIC的统计,在33种互联网常见应用中,电子邮件以91.3%的得票高居榜首。

    7月31日,北京移动的手机邮箱企业版合作伙伴招募大会不仅吸引了近百家合作伙伴,移动方面同样对此高度重视,中国移动北京公司集团客户部总经理李建君、副总经理袁洪岗等悉数到会祝贺,为合作伙伴们打气。

    这些仅仅是手机邮箱近年投资热潮的延续。2006年4月,中国联通首先推出“红草莓”手机邮箱业务,5月,中国移动的“手机邮箱”和“BlackBerry”正式推出。除了移动、联通之外,包括Google在内的传统互联网提供商也开始提供免费的无线邮箱。

    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将手机邮箱由“单纯收发邮件的邮箱工具”定位为“进军互联网业务的桥头堡产品”,未来将通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免费邮箱来实现用户规模。在用户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再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如超大容量手机网盘、加强Pushmail等方式实现业务收入,并通过邮箱整合方式拉动飞信、彩铃等数据增值业务的共同发展,间接带来更多数据业务收益。

    再塑短信辉煌

    仅从文字浏览而言,手机邮箱最为类似的无疑是短信。正是短信创造了无线增值市场的第一次辉煌。

    Gartner公司日前发布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手机电邮用户数量只有2000万人,约占全部电子邮件用户数量的2%。但是他们预测,随着终端设备的升级,运营商逐渐提供相对低廉的服务以及相应产品性能的提升,到2010年,这个数字将会增长70倍。

    回顾短信的发展历史,其中两个决定性的因素不容忽视。一是能发短信的手机与普通的手机价格无异,二是短信的使用费也相当便宜。从短信的成功,我们可以推测到手机邮箱要想被广大用户所接受,必须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手机终端的价格;二是手机邮箱使用费用。其实用户最关心的就是手机邮箱使用费问题了,甚至可以说手机邮箱的资费是决定性因素。

    中国移动相关人士透露:“目前中国移动139手机邮箱已经拥有2000万注册用户,其中约有400万活跃用户群,并且这个数量仍在不断增加。”

    链接手机邮箱的四大方式

    最大众的通邮方法——WAP上网

    在人们的印象中,手机收发邮件好象只有一种模式,那就是通过WAP上网方式收发邮件。但是要求手机必须支持上网功能,并具备邮箱功能。然后,通过移动运营商开通GPRSCDMA1X上网服务,正确设置上网参数,完成后即可进行邮件的收发。

    最简单的邮件方式——短信方式

    其实哪怕是黑白手机,只要有短信功能,就能收发邮件。首先,得确认所用邮箱支持手机邮功能,并开通此功能。收到新邮件后马上会有短信通知,从发出邮件到收到通知只用5秒。回复r之后可以查看邮件详细内容,然后可以马上回复或者发送新邮件。

    最系统的邮件方式——手机邮箱

    其实国内目前也有很多针对手机开发的邮件系统,这种邮箱能够实现手机与PC发送。第一代Email功能简单,容量小,而且只能在web页面上收取。随后出现的电子邮箱开始比拼谁的容量大。随着无线互联网蓬勃发展,无线新网民越来越庞大,第三代Email即将登场。

    最商务的邮件方式——PushmailPushMail服务器从用户电子邮箱中接收新邮件,然后再将新邮件Push(推送)到用户的手机终端。用户不用再频繁上网登录邮箱,就可随时随地收发处理邮件。

    链接黑莓与9·11

    1998年RIM公司开发出“黑莓”移动邮件系统,随后的“9·11”事件使“黑莓”获得了传奇般的增长。“911事件”中,美国通信设备几乎全线瘫痪,但美国副总统切尼的手机有黑莓功能,成功地进行了无线互联,能够随时随地接收关于灾难现场的实时信息。之后,在美国掀起了一阵黑莓热潮。美国国会在“911事件”休会期间,就配给每位议员一部“Blackberry”,让议员们用它来处理国事。

编 辑:周桂军
关键字搜索:中国移动  手机邮箱  WAP  
[ 本站暂时关闭评论 ]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