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滚动新闻 >> 正文
刘韵洁的科技人生
2008年11月24日 15:35    通信世界周刊    评论()    
作 者:韩笑

    他被誉为“中国互联网之父”,亦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影响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50位精英之一。

    在原邮电部担任电信总局副局长并兼任数据通信局局长期间,他组织、领导建立了全国范围的、技术先进的数据通信网,为我国信息化建设打下了重要基础;还预见性地提出建设公用宽带网络的必要性,筹备并负责我国初期的公用网建设,成为CHINANET的重要奠基人。

    在中国联通工作期间,他又主持、建设并运营了中国联通的“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率先实现在一个物理网络平台上提供语音、数据、视频和互联网等各种不同质量的不同业务,实现了整个电信界和IT界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目标。

    他就是刘韵洁。目前,65岁的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联通科技委主任。11月4日,在西单北大街中国联通总部刘韵洁办公室,他向本刊记者追述了浓墨重彩的科技生涯。

    首个全国性的数据通信网

    设立数据通信局并且成立分支机构,“是一个体制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是快速发展全国数据通信业务的重要基础。

    “事实证明了当初决策的准确和及时,今天我国在数据通信领域没有落后,和当时的决策密切相关。”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各部委开始引进计算机系统,但是每一个部委(譬如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海关)都有独立的计算中心。“每个部委的系统都从中央到省,到地市,再到县,这必然产生网络的需求,如果没有网络,就必须走专线,当时我国没有那么多专线,而且也不经济。”刘韵洁这样介绍我国数据通信网络产生的背景。

    正由于计算机联网的需求,我国于1988年左右引进了法国的分组交换网。这个网络一共“搞了5年”,到1992年底,总共发展了1296个用户。刘韵洁说,“1296这个数字记得太清楚了”。当时,刘韵洁是原邮电部数据所所长,正呼吁原邮电部建设一个更大的数据通信网,但他担心领导会反问他—“5年发展了1296个用户,你说是有用户还是没有用户?”

    不过,刘韵洁还是大胆地向原邮电部主管领导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第一,现在所有部委的计算机系统都需要一个全国范围的网络的支持,当时11个城市的网络根本无法满足要求;第二,计算机如何联网,大家都不懂,“万事开头难”,但邮电系统必须有一支专业技术队伍帮助解决各种计算机系统如何接入网络的有关技术问题,如果解决了网络规模和专业队伍的问题,用户一定会发展起来。在刘韵洁的呼吁下,邮电部下定了决心,要“引进一个更大规模的全国网络”。

    回忆这段经历时,刘韵洁总结道:“我们提出一个好的建议当然是必要的,但是领导能听进去,是更重要的。”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是我国程控电话飞速发展的时期,供不应求的电话需求使原邮电部几乎没时间来好整以暇地思考数据通信网络的问题,因此,这个决定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了。

    关于没有专业队伍的问题,原邮电部在决定上数据通信网的同时,也决定筹备成立部数据通信局,刘韵洁担任这个局的局长。刘韵洁说:“当时筹备期间总共只有5、6个人,困难是非常大的。”数据通信局1993年成立之后,要在全国成立各省分支机构,但在全国很多地方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因为当时的普遍认识是,“电话的效益好,数据通信网花钱也看不到结果”。

    不过,在一次原邮电部电信管理局局长会议上,安排刘韵洁向全国各省的电信管理局局长们做了一个30分钟的发言。“我简单讲了国家各部委及企事业单位对数据通信网络的需求形势以及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得到了很好的反响。”当刘韵洁讲完之后,当时已决定调往中国工程院担任常务副院长的原邮电部副部长朱高峰突然走上讲台说,“我现在讲话,对你们已经没有约束力了,更没法考核你们,但是我拜托你们要重视,因为这(建立数据通信局的分支机构)是对今后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不看僧面看佛面,这段意味深长的发言打动了全国各地的电信管理局局长们,设立数据通信局分支机构的事情也一路畅通起来。刘韵洁介绍,设立数据通信局并且成立分支机构,“是一个体制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是快速发展全国数据通信业务的重要基础。随后,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数据通信网络建成并开通,半年多时间,用户数量就超过了10000个。刘韵洁说:“事实证明了当初决策的准确和及时,今天我国在数据通信领域没有落后,和当时的决策密切相关。”

    中国互联网大门开启

    “互联网要有内容,不然我们就只是一个远程接入,怎么可能平等?”

    他发展中文内容互联网的思想有力推动了我国互联网产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大发展。

    就在1993年数据通信局成立后不久,刘韵洁凭借着自己对技术的敏锐洞察力和对数据业务发展的预见性,又提出了建设我国公用互联网的建议。随后,我国开启了互联网的发展进程。

    当时国内有一种论调,认为原邮电部“是搞电话的,搞不了互联网”,刘韵洁就反驳说:“如果邮电系统搞不了,那互联网也不会成气候,邮电部门为什么搞不了互联网呢?”

    最终,我国的公用互联网工程还是由原邮电部数据通信局负责,他们请来美国Sprint、Cisco这些公司,做了很多的技术交流,借鉴国外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设计、施工思路。

    刘韵洁介绍,互联网这件事情,“我们做得比at&t和‘小贝尔’都要早”。

    刘韵洁说:“我到美国去,我们已经开通了,他们还在筹备。因为一开始他们还真没把互联网看在眼里,当时很多人怀疑互联网这种免费午餐能吃多久,不把它看作有前景的东西,好在我们国家没有很大阻力,一直放手让我们做。”

    不过,互联网在我国出现的最初几年,遇到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当时全是国外的英文网站。“老百姓懂英文的不多,都是高校的知识分子在上网,看国外的一些文献”。而且上网资费非常昂贵,英文检索的速度也非常慢。

    一开始刘韵洁思考比较多的是资费问题。互联网与国外互联的费用很高,不仅要交海缆的全部费用,还要交接入到美国网络的费用,这是很不公平、很不合理的,因为一般的网络互联只是负责互联电路的一半费用,根本不交接入费用,他一直想为此去交涉。

    后来在一次夏威夷互联网大会上,刘韵洁跟当届大会主席、MCI(前世通公司)副总裁讲:“互联网互联互通的准则为什么不能按照电话网的准则去办呢,各自一半一半出钱。”对方说:“刘先生你讲得很有道理,但是现在不好操作,现在是中国的用户要到美国的网上看东西,美国的用户没有要求到中国的网上,中国的网上什么内容也没有。”

    美国人的意思是,觉得吃亏就不要联嘛!这对刘韵洁的刺激很大。“互联网要有内容,不然我们就只是一个远程接入,怎么可能平等?”于是,刘韵洁想方设法促进中文互联网内容的发展。首先,在资费方面,将国内应用的费用大幅度降价以促进中文内容快速发展;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开发中文互联网的应用;同时,在163这张网上,专门设计了一个以中文内容为主的虚拟网,通过技术资费手段引导用户多上中文网站。

[1]  [2]  编 辑:徐亮
关键字搜索:刘韵洁  互联网之父  
[ 本站暂时关闭评论 ]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