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列表 >> 正文
揭114竞价报号"钱途" 号码百事通可靠性遭质疑
2007年11月22日 23:57    搜狐IT    评论()    
作 者: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周末 特约撰稿周华蕾

    揭秘114竞价报号背后的“钱途”

    号码百事通资讯可靠吗?

    ■以“优先报号权”为商品的拍卖会在各城市此起彼伏——只要商家交足够多的钱,114就会把它的信息最先报给用户。

    ■有人因轻信114损失十多万。法院认定:损失系盲目决策造成,同114提供的错误信息没有必然联系。

    ■各地警方特别提醒:市民确认企事业机构时,不能轻信查号台。

    ■“优先不应该,这笔收费也不符合价格法。”有专家认为,114“自主创新”的行为,是电信业垄断的产物。 

    “老百姓查到的信息,往往不是最好的而是最贵的”向春漫画  

    因为114,石菲差点弄丢了饭碗。

    2007年7月,这位上海的白领女孩接到公司负责人的电话:订两张机票。她拨通了114,查询一家常用的售票处的号码。“话务员告诉我,这个号码没有找到。”石菲说。虽然纳闷一个月前还能查到的号码为什么会“蒸发”,但她还是听从对方的建议,把电话转接到了“114号码百事通机票订购中心”——石菲信任“中国电信下属的订票处”,订了两张周日的MU707次航班,每张1967元。

    于是,石菲被公司怀疑“吃了回扣”。“老板问我,他邻座那个人只花了1200元买票,为什么他的将近2000元?”

    同事在航空公司查询的结果,该座次的出票价格的确是1200余元一张。“这回丢大脸了,”石菲不甘心,想方设法问到订票点地址后,她发现,这个“号码百事通机票订购中心”跟114的管理者——中国电信没有隶属关系,就是一个交了钱叫114优先报号的机票代理公司。 

    优先报号权竞价:“涨得比猪肉还快”

    “600元!”“1000元!”“2100元!”……2006年11月30日,广东中山电信的会议厅里,一声开槌后,报价声此起彼伏。

    这是一场以“优先报号权”为商品的新型拍卖会。如果石菲能在现场,她就会明白,为什么“114号码百事通”会优先报出那个机票订购中心的电话。每当企业把号码免费登记到114后,都会听到业务员耐心解释:“建议您采用优先报号服务。在用户提出您行业相关需要的时候,我们会优先播报您的电话。而在我们接入的电话里,这一类模糊查询至少会有15%……”当然,优先就要收费。

    很难追溯114的收费业务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作为中国元老级查号台,它开通已经30年有余。1970年代中期,带着“为人民服务”的时代烙印,114和110、119、120等三位数“特服号码”一并问世。而在1996年,就有一个名叫“环宇”的旅行社与广州电信合作,并每月向其交纳报号费500元。

    2005年10月18日,114的2.0版本“号码百事通”初次亮相,中国电信力争将114打造为“语音Google”的消息传遍全国。掌控北方114的中国网通随即推出全新的“114导航”。从此,114不再单一提供报号服务,而是以包罗衣食住行的全方位服务信息代之。这也为拍卖“优先报号权”奠定了基础。

    中山拍卖场。经过3小时激烈的角逐,一家搬家清洁公司以11200元/月的竞价再度成为标王。这个价格在2005年是3850元/月。该公司的老板说:“值得!市民搬家,一般都问114。”另一位持观望态度的开锁店老板则表示不满:“涨得比猪肉还快!”而央视“马斌读报”栏目这样评价:“老百姓通过114查到的资讯,往往不是最好的,而是最贵的。”

    2006年来,各大城市的商家都在踊跃加入到114优先报号权的竞拍队列中。南京、天津、大连、郑州、济宁、铁岭、梅州……人们从中看到了商机。在广州,114的电话日呼量超过15万次,号码百事通的签约客户已经近万。据中国电信披露,2007年上半年,114号码百事通全国日均呼叫量逾330万次。

    记者以客户身份联系广州电信“号码百事通”业务部。对方透露,优先报号这项业务是个“协议价”,根据行业的不同有所差异。

    但客户一多,大家都想优先,就难免闹别扭——比如在吉林市,如果拨打114查询开锁公司,话务员常常要问是“找一家开锁公司”还是“找‘壹家开锁公司’”。如果用户无所谓,话务员就会优先提供另一家开锁公司的电话。因此,只开通了实名查询的“壹家开锁公司”,跟电信闹起了合同纠纷。

    南京,“锦江之星”等宾馆也在强烈抗议:明明自己的客服热线在114缴费注册,114仍把查找“锦江之星”的客户全部导向了“携程网”。这样,旅店不得不向“携程”支付至少50元/单的佣金。行家分析原因称:在114那里,当某品牌商家被转接的次数多于2000个/月时,电信就能对超出的转接按0.5元/次向商家收费。

    甚至有用户因错信了114而倾家荡产。2007年9月下旬,一位山西商人接到客户的大笔订单后,通过114多次核实买方单位,然后将货物发出。但对方却永远消失了。相同的案例曾在河南判决,法院认定:损失系企业盲目决策造成,同114提供的错误信息没有必然联系。为此,各地警方特别提醒:市民确认企事业机构时,不能轻信114。

    尽管不快屡屡出现,拍卖会仍在继续。今年11月28日,中山将迎来第四届竞价报号拍卖会。

    也许中国电信广州分公司网站的一幅客服动画,可以道出企业对114的心声——诸葛亮羽扇纶巾,捋着山羊胡徐徐道:“百事通”营销兵法精要,绝无仅有的强迫品牌传媒。

    转型背后的“钱途”

    广东某市号码百事通的业务代理刘勇有1个小灵通、2个手机,24小时开机。忙时,电话5分钟响一次。他每天对不同的老板说着同样的话:“那么先进的生产线没人知道,真是可惜了”;“花点小钱,在‘114号百’做广告,说不定会有另一番天地”;“投Baidu不合算,点击一次就得3毛钱;电视和报纸的广告费更是天价……”

    “现在是商业社会,哪有免费的午餐呢?”刘勇说。今年,部门要完成三千多万的业务量。偶尔刘勇会为上司下达的指标头疼,但他很快开导自己,“起步阶段会累些”。

    中国通信业发展到3G时代,各大固话电信商赖以生存的原始产业一路蜗行。2005年,中国电信固话收入首次减少,一场“自主革命”就此拉开序幕。

    在各地巡回的座谈会上,当过海军代理轮机长的中国电信CEO王晓初一次次扬起左手表示:“中国电信要完成从传统基础运营商到综合信息提供商的转型。”

    这项变“拉电线”为“做服务”的重大决策,成为中国电信商业生涯的拐点。话费、广告服务费的双向收入模式,挖掘出114的无尽“钱途”。据诺盛电信咨询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号码百事通用户端的收入只占5%,另外95%来自企业客户端。同期,中国电信实现了134.8亿元的盈利,其中增值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五成多。

    尽管中国移动在2005年底也推出类似的“移动万事通”,试图与114叫板,但收效甚微。114这个三位数的特服号码,以无可比拟的亲和力成为市场上最大的卖点。中国电信的另一个114——宽带接入中的114搜索引擎推出半年后,全国日均搜索量突破4000万,与百度、Google一起成为国内搜索市场前三名。

[1]  [2]  编 辑:赵宇
关键字搜索:114  号码百事通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