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应用市场被一款名为“秘密”的应用搅动。
作为基于通讯录的匿名社交产品Secret的第一个中国学徒,“秘密”在熟人社交圈微信和陌生人社交圈陌陌之间找到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如果你发表一个秘密,你的朋友会看到这个匿名秘密,并且知道是他们认识的人发表,但无法知道作者是谁。“秘密”似乎给在社交上天生羞涩的国人一个脱下面具、对真实朋友们说真话的机会。
但面对大量涉及隐私、色情,甚至是恶意中伤的内容时,有人说它让人变得更真实,但也有人发出了“激发人性恶的一面”的质疑声。
非议声中,“秘密”这个上线首日就蹿升至社交应用榜第一名的匿名社交应用,仅在App Store停留了30多天就遭遇被下架的命运。
一个“秘密”下架,多个“秘密”站起来。Secret的更多中国学徒,多玩游戏网旗下的“私密圈”、前啪啪核心团队打造的“呵呵”等应用也先后宣布上线。
而5月20日,更名“无秘”的“秘密”换了一个马甲,再次上架。
当“秘密”们让人们恨之入骨又欲罢不能、挑战着人们的底线和法律道德边界时,匿名社交究竟还能走多远?
Secret的中国学徒们
关系链越发广泛的熟人社交应用上,用户却表现得越来越小心谨慎。除了晒美食、晒美照、晒幸福、晒小孩、晒心灵鸡汤,有多少想晒而不敢晒的内容?
内心想吐槽但并不方便发在朋友圈的需求,正是当下熟人匿名社交应用的主打市场。
而这类产品,不管是“秘密”、“私密圈”还是“呵呵”,都摆脱不了与美国的匿名社交软件Secret千丝万缕的关系。
同样是反Facebook 式的熟人公开社交的设计思路,相比Snapchat(阅后即焚)通过将社交分享的内容用阅后即焚的方式来向用户提供分享秘密的安全感,Secret 提供安全感的方式是匿名,用户可以拍照传图或者仅仅输入文本,来向手机通讯录朋友们分享图文内容。
“秘密”创始人林承仁曾公开表示,正是看到国外大热的Secret后,从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融合的模式中受到启发,让团队在一个月之内就开发出了这一产品。
此前曾有业内人士透露,“秘密”的用户最显著的特征是年轻,受过良好的教育,精力充沛,喜欢新奇的事物;而私密圈作为匿名社交软件,与多玩用户的这些特征较为契合,如果能够在这些活跃的年轻人中流行起来,其带来的前景巨大。
这个标榜“朋友圈的匿名爆料”产品,认为其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地方——依然是一群朋友在聊天,但彼此戴着面具,无法确认具体身份,这时大家就可以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而不用担心影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有人这样调侃朋友圈和秘密的差距。在朋友圈里,某人发的状态是“还是宝马5系开着舒服,是时候和我那辆奥迪A4说拜拜了!”而在“秘密”里,他可能是“一早醒来,我身上就背负着各种车贷房贷,压力好大,活着好累!”
而“秘密”类似微信的图标也透露了无觅团队的野心,成为匿名社交中的微信。
在产品形态上,“秘密”使用用户通讯录构建底层社交关系,如果有3个以上的通讯录联系人在使用该软件,用户即可解锁查看他手机联系人(即朋友)以及二度关系(即朋友的朋友)发布的匿名信息并可进行匿名评论——随着手机联系人这个链条无限扩散而产生涟漪效应,秘密的信息池也将无限扩大。
这个朋友圈匿名爆料的应用4月5日在App Store上线首日,就蹿升至社交应用榜第一名,甚至把微信、微博等热门应用甩在身后。不过,从4月5日到5月8日,这一红极一时的匿名社交应用仅在App Store里停留了30多天就被下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