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世界 >> 手机观察 >> 正文
手机支付具有强大的市场力量和商业潜力
2008年2月26日 22:30    赛迪网    评论()    
作 者:IT时代周刊 庄芯

    日前,诺基亚宣布,由中国银联牵头,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等5家银行参与,通过使用具有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近距离通信)技术的诺基亚6131i手机而实现的手机银行卡非接触支付试点项目,开始在上海投入商用运营。

    预计将有800位该4家商业银行的持卡人使用诺基亚6131iNFC手机参与本次试点体验。据悉,中国银联的新一代移动支付业务与以往的各种基于短信交互模式的手机支付业务相比,有着突破性进步。它是基于最新的无线通信技术(非接触芯片、WAP2.0等)和金融智能卡技术,在易用性、安全性、快捷性方面能很好地满足用户和商户需求。

    诺基亚方面向《IT时代周刊》介绍,持卡人可使用这款内置有银行卡的NFC手机在上海陆家嘴、五角场、四川北路等上海核心商业区商铺的消费终端上实现基于NFC技术的非接触银行卡支付。

    据悉,本次试点采用的是中国银联新一代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可以将多张不同发卡行的银行卡和电子钱包集成在同一部手机中。且此技术牵动整个产业链各方:移动运营商、服务、商品提供商等,在技术、运营协作等方面充分配合,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商业模式,对移动商务的普及有着不可忽略的参考价值。

    对此,诺基亚方面负责NFC业务的工作人员介绍:“我们很高兴NFC技术应用在中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期待和中国银联及国内商业银行在移动金融支付领域开展更多更广泛的合作。”

    而中国银联负责人也表示,将国际领先的NFC非接触式支付技术率先应用于金融支付行业,是一次突破性的进展。

    手机支付行业又一次成为关注的焦点,经历了几年的沉寂,它是否可以成长壮大,它能成为新一代的移动商务形式吗?

    概念化渐行渐远

    手机支付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几年前便得到移动运营商的大力推广,但当时技术、政策、商业模式都处在萌芽阶段,并没有条件投入大规模商用,只是尝试性的测试,且也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

    2005年,上海已经有了手机支付服务,主要涉及支付水、电、煤等公共事业,通过和银行卡的捆绑实现缴费。当时上海移动推出以手机钱包为代表的支付方式,即以银行卡账号为支付账号,建立手机号码与银行卡账号对应关系,通过短信、WAP等接入手段,完成为手机充值、缴纳公共事业费、购买电影票、保险和彩票等小额支付,2007年上海地区的手机钱包用户数已超过30万。

    2006年中国移动联合诺基亚、飞利浦等移动终端厂商,在厦门启动中国首个近距离通信(NFC)手机支付商用试验。这是区别于银行卡捆绑,通过软件实现交易的方式,利用无线设备间的信息交换完成通信,是目前较成熟、普及最为广泛的一种技术。

[1]  [2]  [3]  编 辑:张翀
关键字搜索:手机支付  市场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