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科在华遭遇结实天花板 症结无关于华为
http://www.cww.net.cn 2010年8月19日 15:26 《环球企业家》杂志
作 者:骆轶航 王文静
这家所向披靡的网络设备商在华遇到了结实的天花板,症结无关于华为 “等待了很久,今天公司终于宣布我在月底退休的消息了。”7月30日凌晨,62岁的思科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副董事长林正刚在他的微博上敲下了这简短的一行字。 最后的告别时刻。等待这一结局的降临,已经耗费了他两年多的时间。 2008年4月,思科全球CEO约翰·钱伯斯(John Chambers)第七次访华,任命全球资深副总裁吉姆?史瑞夫(Jim Sherriff)担任思科中国董事长,负责在中国的全球供应链、制造以及研发、收购与合作拓展。彼时已担任思科中国区总裁长达两年半的林正刚被从“一把手”的转置次席,继续负责中国区销售。 2009年1月,思科中国董事长史瑞夫兼任中国区CEO,全面接盘在华业务。在进一步失去主导地位后,仍担任总裁的林正刚被“提升”为思科中国副董事长,名义上继续掌管销售与市场,但事实上其大部分职责已被担任思科中国首席运营官的大卫?鲁维奥(David Rubio)取代。 (史瑞夫是“思科中国战略委员会”在华运作的代表人物,尽管作为思科中国董事长,他的任期只有三年) 2010年1月,思科中国升格为大中华区,直接向美国总部汇报。思科亚太区总裁陈仕炜出任大中华区CEO,并将林正刚的总裁一职和销售市场职责悉数接下。至此,林正刚专门负责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彻底远离核心业务。六个月后,林正刚退休。 与林正刚两年多以来被逐步“削权”相对比的,是思科对中国市场不断累积的投入:钱伯斯在2007年11月宣布的对华160亿美元战略投资正在持续发酵——它被拆解成与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教育部的若干份合作备忘录、新的供应链体系、50家被投资公司和一支针对创业公司与小型公司的风险投资基金、250家新开设的思科网络学院,以及与重庆和成都的 “智能城市”框架协议……。 但这一切迄今都未转化为坚实的现金流回报。 8月12日,思科公布的2010财年报告显示:该公司全球的2010财年净营业额为40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9%。而一位已离职的思科中国前高管对《环球企业家》透露:2010财年思科大中华区的销售额大约在12亿美元左右——它最多占思科全球总收入的3%。 2005年11月,意气风发接过思科中国总裁一职的林正刚曾提出“Two by Nine”的愿景——即2009年的销售额达到20亿美元(2 billion dollars by 2009)。这意味着中国团队将在5年内实现业绩翻番。它曾一度让士气陷入低谷的思科中国员工精神大振,但今天的现实与昔日的野心颇不相称。 “当初20亿美元确实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现在时效已经过了,回过头来看它更像是激励性的目标,可能从来就是达不到的。”一位在职的思科中国员工对《环球企业家》说。 可是约翰?钱伯斯并不这么认为:从杜家滨担任思科中国区总裁的时期直到现在,钱伯斯一直希望中国团队的业绩每年增长25%,并成为思科在全球的第三大市场。只是一直没人能将他的预期“变现”。 也有人觉得这并不能掩盖思科中国的长足发展。“金融危机以来,亚太地区的增长差不多都是中国贡献的,尤其是客户服务方面,”一位三个月前离职的思科员工对本刊表示。但客户服务与产品销售体系向来独立核算并分别向美国汇报,且服务业务所占思科整体销售比例微不足道。
编 辑:徐亮 联系电话:010-67110006-887
关键字搜索:思科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
重要新闻 通信技术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