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制造 >> 产业观察 >> 正文
通信企业创新难在哪里?
2009年6月22日 10:45    通信世界周刊    评论()    

    编者按:自主创新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且充满风险的投资项目,面对当前全球的经济大势,我国通信产业的创新型企业应如何保持市场竞争实力,国家和政府又应充当怎样的角色?为此,本刊特邀五位信息通信领域的专家,深度“把脉”我国通信企业在自主创新路上的一系列发展问题。

    主持人:倪兰张鹏

    嘉宾: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烽火科技集团院长 童国华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 高旭东

    国家企业自主创新项目组专家、副教授 黎怡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 郝 跃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泰尔管理研究所运营咨询部副主任 葛 晶

    通信世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进步,现阶段,我国通信企业的自主创新是否已经进展得很顺利?企业在自主创新路上还有哪些困惑、难解的问题?

    郝跃:创新这个词汇在不同层面拥有不同的诠释。在中国,对于企业个体而言,主要体现在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意识差、品牌专利意识不强等方面,比如在一些重要的集成电路芯片的研发上,我国很多制造企业均少有收获;在产业层面,还处在大而不强、群体结构不匀称的局面;而在政策体制方面,促进国家自主创新的政策法规依然不够完善,很多通信业中小企业由于缺乏相应法规的推动,渐渐远离了产品、技术自主创新的轨道。而最近国家关于落实扩大内需政策出台后,对通信行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家如此加大投入,不仅可以改善通信投资环境、加速企业并购,更能够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

    不可否认,我国通信企业在坚持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很多资产、技术实力雄厚的跨国巨头纷纷从市场、人才、品牌等方面对我国通信企业形成战略夹击,使我国通信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陷入了由自主创新转为开放创新,由自主开发转为以市场换技术的尴尬境地。

    与此同时,在中国的市场上,一些来自本土的自主创新产品也没有获得采购部门的扶持,很多客户考虑到先期投资成本回报率,规避启用新技术所带来的不必要风险,宁愿继续采购高额的国外产品,也不愿意支持国内自主研发技术,而这正是我国通信企业在自主创新与既得利益博弈中不可回避的关键矛盾之一。而谈到具体应对策略,我认为,中国通信企业要成为创新的主体,首先就要成为创新投资的主体。

    高旭东:根据哈佛大学商学院Porter教授的研究,在全球发达国家中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其竞争优势往往与企业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有关。而另一个重要因素在于这些企业获得了本土通信体系相关产业链的支持,其中包括高水平的相关产业和企业(比如元器件供应商)支持、高水平的生产要素支持、高水平的市场需求支持,以及有效的政府政策支持。由此,目前我国的自主技术创新必须从初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从相对独立的单项核心技术或单一产品创新,走向多企业、多产品以及多技术相互支持、相互依赖的产业格局。

    比如在中兴通讯、华为早期发展的过程中,来自国内电信运营企业的支持就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TD—SCDMA产业化进展顺利,中国移动的全力支持也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童国华:目前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资需求已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而产品利润受竞争环境的影响却越来越低,单纯依靠企业产品盈利以支撑技术创新已经十分困难。

    对于正处在转型期的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而言,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应当致力于推进高技术和产业相结合,调整通信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实施绿色的制造模式、提高企业的绿色竞争力等方面。在目前金融危机形势下,国内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必须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并将其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推动我们国家通信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通信世界:政府在通信企业自主创新中到底应该发挥多大的作用?政府应怎样更有力地刺激、引导企业进行自主创新?

    高旭东:我们要高度重视政府在自主技术创新中发挥的作用。

    在经济高度开放的情况下,自主技术创新是很难的,因为存在着“后来者劣势”的问题,即使本土的通信企业在核心技术的自主开发上取得了突破,同跨国公司相比,也往往不容易被市场接受。比如,我国某高性能服务器企业曾经做过一个试验,把台湾某企业为自己加工的两台一模一样的机器放在一起,一台贴上本土企业的标志,一台贴上某跨国企业的标志,然后请用户来判断哪一台更好,结果大多数人都认为贴跨国企业标志的那台更好。

    实际上,“后来者劣势”现象已是普遍存在,无论是在消费品市场,还是在工业品市场,跨国公司的产品往往更容易受到“优待”,而国货则被认为是低人一等。

    其主要原因在于三点,首先,不相信中国本土企业有能力开发出与国外企业同水平的技术和产品,更不用提技术、性能均更加优质的技术和产品;其次,明知中国本土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好,也不愿意买国货,感觉用国货会降低层次、失去高品质,或者担心承担责任——如果买了跨国公司的产品,即使出了问题也关系不大;再次,伴随我国国内通信市场的高度开放,用户拥有更多的选择权,但很大一部分用户反而更加倾向于选择国外的技术和产品。

    所以这种“后来者劣势”必然会使国家在通信业自主技术创新从初级走向高级阶段的转变中困难重重。

    我认为,解决“后来者劣势”的问题首先需要通信类企业自身付出必要努力。同时在经济高度开放条件下,惟有企业努力还远远不够,推动自主技术创新最现实、最可靠的方式还要依靠国家的支持,比如国家选择建立“自主技术创新国家工程”的方式来缓解“后来者劣势”问题,进而推动自主技术的创新。

    其实,建立“自主技术创新国家工程”的好处有很多,但最主要的优势还在于为本土通信企业打开了市场。解决“后来者劣势”的根源并非是技术问题,而是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中,本土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市场机会受到了严重挤压。因此有效实施“自主技术创新国家工程”,也就成为了国家切实可行的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四点注意:第一,要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技术标准;第二,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力度;第三,避免国内市场对外开放过度;第四,由国家高层领导对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进行经常性、定期的自主技术创新的教育,鼓励企业以实质行动代替口头承诺,兑现自身购买本土企业自主开发技术和产品的承诺。事实上,TD-SCDMA有今天这样良好的发展势头,如果没有国家政府的长期支持,特别是让实力雄厚的中国移动作为运营主体,其结果难以想象。

    葛晶:在我国通信业领域,目前很多企业多集中于一些业务应用的创新,企业考虑创新必然会从自身经营角度出发,以谋求最大利润为目的;一些通信基础性的技术创新就是应该由国家层面主导完成。基于这种现状,目前我国应该在两个方面建立明确的研究机制,一是明确国家应该在哪些领域进行投入,二是国家的投入力度应如何把控。目前我国的研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明晰。

    通信世界:利润是众多通信领域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为了让通信企业可以无后顾之忧地进行创新,有关部门应为企业自主创新制定哪些方面的配套政策,目前我国在这政策扶持方面的情况又如何?

[1]  [2]  编 辑:徐亮
关键字搜索:通信业  企业  自主创新  
[ 本站暂时关闭评论 ]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