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网融合的大势下,广电业省网整合给数据业务带来了不小的促动,产业链推出的多屏融合技术,以及互联网应用服务的不断创新,加速了视频通信、互动游戏、电视支付、智能社区等业务形态的不断翻新。
互联网进入广电的N种模式
在OTT的冲击下,电信业已开始频频对服务和业务“动刀”搞创新,连电信业巨头中国移动都已表示要放弃短信整合OTT业务。据三网融合专家、融合网主编吴纯勇称,截至今年3月,互联网企业向广电渗透也已呈现出三种模式和业务。
一是以终端形式切入广电,这类企业主要包括某些网络视频网站,纷纷整合各种资源推出相对应了OTT机顶盒、智能电视等。不久前,数码视讯也已宣布建设OTT TV业务运营平台并与优酷土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
二是以资本形式切入广电,主要代表以江浙一带的企业与具有多重身份(例如既是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又是新媒体领域的牌照方)的企业为主,通过资本、技术等为纽带与广电企业进行深层面合作。
三是以市场、技术等形式切入广电,这类互联网企业以自身所拥有的互联网方面的多种经验为筹码,与相应广电企业进行诸如市场营销、用户再挖掘、业务推广等层面的合作。
新业务拉动新平台
在电信运营商联合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发展OTT新业务的当下,一个有力的条件是,运营商发展这些新业务,有手机终端做最好的平台,但在广电领域这显然是新型机顶盒等产品的市场,包括有线电视机顶盒、互联网电视机顶盒等等。在这些平台上,新兴的具有融合性特点的智能终端未来有望发挥出更大的平台作用。
对此,产业链企业提出,作为广电行业的智能终端,必须首先满足“三网融合”业务的基本需求;同时要能够适应互联网移动化的发展,做到和智能手机的有机互动;另外还需要融合广电增值业务以及智慧家庭、物联网业务的应用,将智能终端打造成家庭的多业务应用平台。
广电数据业务趋势
谈及OTT对有线运营商原有业务的冲击,吴纯勇表示:“目前来看,部分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处于被动迎接OTT的阶段,他们尽管也已看到了OTT对于自身用户、业务等方面的冲击,但只能采取最为简单、最为原始的方式与OTT进行融合。这种最为简单的捆绑式的融入方式不仅不会让有线行业借互联网之力巩固住自身的地盘,更难以真正改变有线行业发展的困局。”
有线运营商的省网整合,目的之一是扩充业务范围,加大数据业务的市场与机会。在这方面,广电厂商也正在采取一些新的策略。吴纯勇建议分几个层面来看待此趋势。
一方面,对于广播电视台而言,由于他们是内容的集成与播出平台,虽然目前全国以省为单位的近十余家广播电视台都拥有了网络广播电视台资质,但一定不要全盘把自身的诸多节目资源全部都放到互联网上,一定要有选择性地通过互联网去播出一些内容。
另一方面,对于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而言,他们在商业化运营、业务及技术创新等层面始终不尽如人意,在迎接互联网时,一定要先练好自身基本功。尤其不宜通过简单在有线电视机顶盒上面加个网卡,就认为可以挽留住有线电视用户。而是有必要做好强大的IDC等基础性资源的储备工作,并使有线行业尽快拿互联网出口、网间结算、号码分配权等资质,以便实现互联网企业的资源能够在自身的有线网去运营。
第三个方面,对于全体广电系统而言,在拥抱互联网的过程中,首要的是要建立好各种机制,包括人才、技术、业务、管理、应用等等。
最后,对于以广电为核心而生存的企业而言,竭泽而渔不是长久之计。在此之前的互设技术等门槛禁止外人进入某领域的做法一定要放弃,要真正帮助广电行业共同发展。
云服务跨网跨屏
2013年10月,华数集团等一些省级、地市级广电运营公司联手成立了中国广电云服务产业联盟,面向三网融合的跨网跨屏发展云服务,业界有观点认为三网融合发展到目前,还不足够能支持类似的云媒体服务,但不可否认云服务的初衷是积极的。
对此,吴纯勇也表示,通过三网融合多年的试点情况及结果来看,跨网跨屏的云服务只能在部分地区(比如北京、杭州、陕西、大连等地)进入小规模化试验。其中,最为现实的挑战在于,各地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在自身业务发展方向及模式还没有找到新的出路之前,如果大规模发展跨网跨屏的云服务,同时又没有相对应的商业模式,对于有线行业来说很可能得不偿失。
所以他建议,广电系统在云服务方面还需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首先要做的是就是全系统要一盘棋,避免广播电视台推出一套云平台、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再建设另外一套的局面,这样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其次,广电系统在构建云平台及云服务时,需充分考虑到广电系统的特殊性,不能一味照搬其他行业的模式;第三,在确保公益事业的同时,如何确保信息安全是广电系统发展云服务必要的考虑;第四,在云平台构建过程中,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目前形成的以省为单位的整合模式是否可以摊薄行业的投资?这种分布性的云平台部署的优劣势都有哪些?这些都是发展云服务之前需考虑清楚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