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嘉宾:
Gartner移动设备首席分析师 吕俊宽
来自Gartner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设备的出货量将稳步增长7.6%,其中手机的出货量将达到19亿部,继续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平板电脑在2014年也将继续保持近50%的增长态势;而PC机出货量将呈现出下滑势头,2014年预计出货量较上年下滑7个百分点。
手机、平板的强势猛增,削弱了传统PC的销量,这样的结局并不意外。在消费者的传统意识中,PC和手机之间并无交互点,但当智能手机的尺寸越来越大,平板电脑承载更多PC功能以后,消费者购买IT产品的观点发生了改变。而且这种替代趋势,在类似中国这样的新兴消费市场中则越发明显。
事实上,中国市场近年来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平均每年手机的出货量都保持在4.5~5亿部之间,而且这其中智能手机的销量已经达到4亿部左右,也就是说,智能手机在中国移动用户中的渗透率已经接近90%。而这一数字的实现,显然与国内三家运营商不遗余力地推进移动宽带演进,以及国内手机厂商采取的“功能机换智能机”策略关系紧密。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中国移动终端市场在过去的3~5年中,经历了大范围的“换机风潮”,在此影响下,包括华为、中兴、联想、酷派等在内的众多国内终端厂商以及苹果、三星这类具备全球影响力的终端公司都在这场“中国的智能机盛宴”中捞金无数。
吕俊宽这样告诉记者:“过去三年国内手机市场的增长率在50%,按此增长速率计算,即便是某一家终端厂商不做大的调整或变动,其自身也将享受每年近半数的增长规模,不过在2014年,受到国内手机市场趋于饱和的发展现状,这种‘顺风车’似的增长态势即将发生转变。”
面对日益严峻的国内终端市场,手机厂商如何继续保持增长,哪些手机企业将在未来具备后发优势,本期《通信世界》记者特邀Gartner移动设备首席分析师吕俊宽进行深度对话。
Q:国内手机市场临近饱和,这对国内外的终端厂商将造成哪些影响,在此形势下这些终端厂商又将如何开辟新的增长道路?
A:在2014年后,鉴于国内终端用户的智能机保有率已经接近饱和,手机厂商将无法依靠“市场的盘子变大”来谋求增长,在此形势下,国内厂商的确需要一边加强行业内竞争,另一方面加快“走出去”的脚步,寻找到更广泛的市场增长空间。
拉美、东欧、东南亚等地区是业界公认的移动终端的潜力市场,继中国市场逐渐成熟后,这些国家和地区被全球的移动终端企业寄予厚望。但开发这些新兴市场也并非易事,原因有两点,其一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均收入普遍较低,如果说国内终端价格的“甜蜜点”是100~150美元,也就是千元机,这些新兴市场的终端价格则要降至50~100美元,因此可能存在的利润空间大幅减少。其二是人口基数少,这些国家无法享受中国市场中的“人口红利”,因此无法引发大规模的“换机”风潮。
Q:在国内终端厂商不断尝试增强竞争和“走出去”的过程中,哪些企业有可能成为黑马?
A:目前在国内华为、中兴、联想、酷派以及步步高等都占据重要的市场份额,但我们发现在尝试“走出去”的战略中,TCL成为一枝独秀。根据TCL公司的销量数据显示,TCL在过去一年的4个季度中始终呈现出翻番的增长速率。2013年TCL出货量达到1600万台,虽然与“国内三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TCL却是这些品牌中国内出货量占比最小的。目前许多来自拉美、东欧地区的运营商都对TCL抛来意向,希望能够通过TCL的低阶智能机打开这些潜在市场的智能机大门。这也就意味着,当国内终端市场增长乏力,TCL完全可以依靠海外市场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
小米手机是另一个被看好的品牌,与联想、华为、中兴等品牌不同,小米自出现就被注入了互联网基因,同时由于独到的市场培育方式,围绕小米品牌已经形成了一批较为忠诚的消费群,所以再去计较小米手机的出货量已无太大意义,重点在于,围绕“小米”这一互联网品牌,小米公司可以进军物联网,比如推出互联网盒子、智能家电以及智能家居等等,未来也将具备无限的发展可能。
Q:国内移动终端品牌始终占据中低市场,依靠销量实现利润增长,能否尝试向高端市场迈进?
A:根据Gartner的最新预测,中国高端手机市场预计将在未来五年内享有最高的增长率。2014年,高端手机预计占总销售的20%,到2017年,将接近32%。而在目前的高端手机市场,苹果的iPad和iPhone以及三星的Galaxy S3 和 Note2已经获得极大成功,深受大量的富有阶层喜爱。因此,国内终端厂商如果想要进军高端市场,品牌、奢华度和价值则是必须关注的关键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