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郭哲 梁雄健
由于无线城市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工程,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和成熟的产业链,当前正在建设或运营的无线城市也还未构建出成熟的可盈利的商业模式。基于这些情况,对无线城市建设所设计的运营商、供应商、竞争者、替补者和客户等等方面的情况做全面的分析,寻找出每一个角色在无线城市建设中所起的作用,并利用生态系统的相关理论来研究该问题将对无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核心型企业发展战略
在无线城市的生态系统中,网络运营商处于网络的核心地位,它通过影响整个系统的特定行为而维持其生态系统的健康。在每一种情况下,网络运营商都占据着具有广泛联系的网络中心位置,为创造更多的缝隙市场提供奠基石,他们调整生态系统成员之间的各种关系,并致力于增进整个系统的多样性和生产率。网络运营商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具有可预见性、系统的其它成员可赖以生存的平台。
笼统地讲,一个有效的网络核心型企业战略有两个基本构成要素。第一,为其生态系统创造价值。第二,在创造价值的基础上,网络核心型企业将与生态系统中的其他成员共享价值。
无线城市的网络运营商控制着网络资源,它应该利用这些资源为该生态系统中的其他成员提供可利用的价值,例如:服务提供商通过网络资源向用户提供服务;内容服务商通过运营商的网络把资讯、音频、视频等传递给用户;终端设备商通过运营商的网络标准为用户提供合适的终端,基于这些,网络运营商需要具备一些相应的条件:一,能够提供高质量、高可靠性的网络,并能够进行实时维护和网络升级;二,能够与用户保持紧密联系,并把用户的诉求及时反应给生态系统内的其它成员,以做好业务的及时调整;三,能够很好的协调好生态系统内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提高系统的生产率。
基于以上分析,无线城市的运营商需要具备建设和运营无线城市网络的能力,具备丰富的行业合作伙伴关系。政府由于不具备运维网络的能力,不能担当无线城市运营商角色;当前已有的电信运营商,例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由于具备丰富的经验,他们有能力运营好无线城市,但是这也会与各自原有的业务形成竞争,对于他们来说,会是比较痛苦的选择;一些二类运营商,如中电华通、艾维通信等,他们则会成为无线城市运营的有力竞争者。
除了创造价值外,无线城市的网络运营商还要与系统内的其他成员共享价值。由于运营商常与用户直接接触,掌握用户需求的大量资料,这些情况如果能够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得到共享,将会促进生态系统的及时反应能力,及时调整各自的生产和发展方向,这将极大地促进无线城市的良性发展。
支配主宰型企业发展战略
支配主宰型战略(Dominatorstrategy)是指通过纵向或横向一体化,来管理和控制某一生态系统或其中某一业务域的一种运营战略。采取这一战略的企业不仅支配了生态系统业务域的价值创造活动,也主宰了其价值分配,是同时控制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得行为的企业。例如,在20世纪60年代,IBM公司就自制其生产大型机所需的每一种技术组件,并为顾客提供几乎每一项服务,以使他们能从所购买的产品中得到最大的利益。其业务范围包括了从存储器组件的生产,到客户应用软件的开发,以及安装服务和资金结算等等方面。然而随着技术发展速度的增快,支配主宰型企业会使其所在生态系统的组织的多样性大大降低,这也就减弱了该生态系统面对外部冲击的强健性。在出现技术或市场重大变迁的情况下,网络核心型企业战略可能比支配主宰型战略更为可取。
该发展模式在技术还不是特别发达的时期存在过,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它在大多数情况下已经不能适应生态系统的发展,除非是在某一个细分市场。如,微软公司对“办公”软件实施支配主宰型战略,它有助于稳定软件业的这一市场。在当今通信行业,技术层出不穷,而且具有不同的标准,在每一标准上,又都有相应的一整条价值链的存在,无线城市的建设中显然不适合采取支配主宰型的发展战略。
缝隙型企业发展战略
缝隙型企业是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参与者,其数量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的企业。缝隙型战略(nichestrategy),是指通过能力专业化而使自己在某一生态系统领域实现业务的差异化的运营战略。该战略的实质是实现专业化。一个有效的缝隙型战略,需要通过选择一个真正与众不同的且能持续发展的专业能力来创造价值,珍惜每一个微小的合作机会和集中化的可能性,以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可得到的各种工具、技术、服务和产品。
现在无线技术发展突飞猛进,Wi-Fi、WiMAX、3G等技术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对于在无线城市建设中选择缝隙型发展战略的企业来说,一些视频服务公司、内容提供公司、服务集成商等需要有自己专注的领域,这样在网络核心型企业试图扩张其领地的时候,会显示出很强的防御能力。同时,缝隙型企业还要处理好与其他企业互动中的耦合强度。紧密耦合可以更好地利用第三方的资源,但是耦合越是紧密,套牢的风险就越大,提供平台的核心企业对缝隙型企业的控制力就越强。而松散耦合则会使一个组织不会受到技术换代的威胁,由于联系的界面较小,受侵袭的可能性较低,因此企业可以更容易地改变自己,以应对技术环境的巨大变迁。对于当前无线城市建设的技术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松散耦合对于这些在无线城市网络上提供服务的企业有着极大的启示。
我国发展无线城市的建议
综上所述,由于无线数字城市的建设还处于初期的尝试阶段,其面对的问题还比较多,集中表现在商业模式还不成熟、技术还没有标准化、无线城市所提供的信息化服务如何能为大众所接受等方面,这些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无线城市的长远发展。
基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无线城市的建设需要一个巨额、长期、持续的投入,对于如此庞大的工程,在发展模式上,可以采用公私合营的方式,即政府投资,企业运营,这样既保证了资金的来源,又保证了项目能够可靠稳定的实施;对于无线城市技术的采用,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包括当地的地理和建筑情况、无线城市运营商熟悉的技术、其他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服务提供商所采用的配套技术、所需终端的普及情况等等,进行综合分析和检验测试后再做出合适的选择;对于无线城市的应用,可以采用三步走的战略,采取“政府应用试行——特点应用——大力推广”的“三部曲”,先由政府来应用无线城市提供的服务,这也与政府投资的战略相符合,然后在合适的时机,比如无线城市的应用已经深入人心,被大家所追崇的时候,再进行大力推广;进行多方合作,积极推动无线城市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发挥政府、运营商、设备商的优势,这样不仅可以缩减成本,分担风险,而且可以集结多方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通过应用的逐步扩展,积极稳妥地推动无线城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