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通信世界 >> 总第399期 >> 运营市场 >> 正文
改革开放三十年:通信业的春天
2009年1月6日 11:33    通信世界周刊    评论()    
作 者:安徽省通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江勇

    改革开放30年来,通信业作为国民经济中同时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产业,在发展中改革、改革中发展,迅速扭转了“严重落后、十分紧张”的局面,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安徽省通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江勇

    蓬勃发展的安徽通信业30年改革历程

    初春犹有陡寒峭安徽通信百废待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了“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转变。党的总路线转变后,中国通信行业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春天,但通信业当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主要是严重落后的通信基础设施极不适应改革开放急剧增长的通信需求。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通信部门当时的主要任务就是保障“党、政、军”机关通信。通信落后的原因还有长期以来对基础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电信资费偏低、自我积累能力差,企业管理中“吃大锅饭”缺乏活力,加之建国后受国际敌对势力的经济和技术封锁等,诸多因素造成我国通信网络薄弱,技术装备落后,服务水平低下。

    安徽省通信网络同样也是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1978年,全省市话和交换机总容量只有14万门,拥有电话机3.42万部;全邮电业务收入不到3400万元,邮电固定资产总值仅1亿元。至1980年末,全省电话用户总数为10.87万户,只有8个地市级城区开通了以电磁继电器为主要元器件的步进制或者纵横制自动电话,其余城市都是俗称“摇把子”的磁石式或共电式人工接续电话;电话局容量很小,县城一般三五百门,省辖市二三千门,合肥市六七千门。农村通信更为落后,有许多乡镇根本就不通电话,只能靠邮政人员传送信函与外界联系。人民群众的通讯主要是靠写信,有重要的急事到邮电局发送电报。

    改革暖风频频吹通信行业初腾飞

    通信严重落后,供需矛盾突出是邮电部门在改革开放初期面临的主要矛盾。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开始活跃,通信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发展,人民对通信提出迫切要求;二是商品经济全面萌发,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经济交往与合作越来越多,需要高效率、高质量地传递信息;三是外商、外资大量涌入,他们在决策和经营中强烈的信息观念与我国当时落后的通信条件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反差;四是世界经济技术革命蓬勃兴起,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计算机与通信的密切结合,信息处理系统与信息传递系统融为一体,通信在这场革命中被视为先行官。面对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对通信需求急剧增长的影响,通信“严重落后、十分紧张”的矛盾立即激化起来,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瓶颈,电话“装不上、打不通、通不好”也成为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通信工作,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指出:“先把交通、通信搞起来,这是经济发展的起点”。为了解决通信瓶颈问题,加快通信发展,1984年10月国务院对加快发展邮电工作专门做出了6条重要指示,仅过两个月,中央书记处又就邮电工作做出了新的6条指示,由此可以看出中央对改变通信落后面貌的急迫程度。为解决通信建设投资严重不足的问题,国家对电信行业采取“多予少取、积极扶持”的特殊政策,在财政、税收、外汇、信贷、技术引进、资费调整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显著地提升了电信企业的积累和投资能力。

    1985年5月,安徽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召开全省通信工作会议,并发布《关于加速邮电通信建设若干规定》,比较全面地制定了支持邮电通信发展的优惠政策。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起上,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地发展邮电通信事业”。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一个规模适度超前、技术装备先进、业务品种多样的立体化电信网络遍布江淮大地。

    数据显示,安徽省固定电话局用交换机容量由1978年的5.67万门增加到目前的1834.0万门;移动电话从无到有,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017.4万户;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2.6万公里,光缆纤芯长度达到71.0万芯公里;本地光缆线路总长度18万公里,光缆纤芯长度达到252万芯公里,2007年末,光缆线路已经通达全部行政村;移动通信基站星罗棋布,全省建有13200多个,移动短消息中心处理能力达到8496万条/小时;互联网宽带用户达到180万户,互联网网站超过4万家;预计2008年全省电信业务总量达到470亿元,电信业务收入超过200亿元,全省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3000万户。

    五年一个新台阶通信发展步步高

    “七五”时期,安徽邮电部门采用国内外先进的通信技术,增加通信网的科技含量。全省初步建成以长途传输数字网、程控电话交换网、无线寻呼网、分组交换网、数字数据网、电视会议网等为骨干的现代化立体通信网,通信网的技术装备水平、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益在全国处于先进行列。

    “八五”期间,全省邮电主要通信能力和业务量在“七五”基础上翻了两番以上,初步建成一个“通信能力强、技术层次高、业务种类多、服务手段新”的现代化立体通信网。1992年9月,安徽开通了900MHz模拟蜂窝式移动电话;1993年,安徽邮电通信实现“两化一覆盖”奋斗目标,即当年11月25日,实现县以上电话交换程控化、长途传输数字化,12月30日,实现900MHz蜂窝状移动通信网覆盖所有地市县;1994年,全省本地网电话号码全部统一升至七位。

    “九五”期间,无线寻呼实现本地网和省网优势互补。以本地网为基础的无线寻呼网得到长足发展。国家引进的两条数字通信干线:宁汉光缆、京沪数字微波双双途经安徽;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我国第一条单模长波长140Mbit/s长途直埋光缆试验段在合肥至芜湖成功投产运行;建成了合芜屯数字微波和省内南北两个环型速速率为2.5Gbit/s以及数十条622Mbit/sSDH光传输通信网等省内通信干线;全省所有地(市)县都由大容量、高质量的光缆及数字微波干线连通,京济宁、沪汉、合西等国家一级通信干线光缆均经过安徽,为我省长途传输实现数字化奠定了基础。1996年3月,我省开通了GSM数字蜂窝移动电话,大大提高了通话质量和网络容量。

    进入“十五”,安徽省委、省政府又将“加速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写入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加速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2003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数字安徽”的五年(2003~2007)规划,提出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农村信息网建设、重点产业信息化改造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推动作用,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目标。“十五”时期安徽省通信业网络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和业务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服务质量明显提高,行业监管机制不断完善,电信市场竞争有序、规范,农村通信有了长足的发展,网络和信息安全进一步加强。

[1]  [2]  编 辑:徐亮
[相关新闻]
关键字搜索:江勇  安徽通管局  改革开放  通信业  
[ 本站暂时关闭评论 ]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