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通信世界 >> 总第398期 >> 特别策划 >> 正文
天灾之痛
2008年12月31日 13:29    通信世界周刊    评论()    
作 者:倪兰

    2008年会成为中国史册上特殊的一年。对于整个中国社会而言,它是一个考验。在这一年,当全中国满怀希望地迎接着奥运盛事,期待着一个新的盛世时,两场巨大的灾难却先后不期而至,突然打乱了人们的脚步。好在中国人民是坚强的,在灾害发生的短暂恐慌后,中国人迅速开始自我拯救,全力挽转局面,将天灾的破坏性影响尽力控制在最小。

    在这两场灾害中,通信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而在自救的大奋战中,我们的通信人表现堪称出色。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两场灾害也将一些平日隐藏较深的通信业网络建设、应急通信等方面的问题一一暴露,给了运营商极大的警示。

    通信业之痛

    2008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雪灾害破坏了中国农历新年将至的喜庆气氛。从1月到2月,冰雪灾害肆虐贵州、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等南方多省市。

    在自然界的大灾害面前,通信设施变得十分脆弱。仅在雪灾发生后的短短十数日之间,南方十几个省份就累计有6.5万个移动通信基站因停电影响而中断通信;固定通信累计倒杆断杆10万根,通信线路损毁约2.3万公里,影响数千万电信用户。而在雪灾集中发生的近一个月的时间里,雪灾导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运营商直接资产损失27.9亿元(人民币,下同),收入损失12.3亿元,运营成本增加17.4亿元。

    整个2008年的春天,南方通信业一直忙于抗击冰雪灾害及灾后通信恢复重建工作。然而,这一灾害的影响还未完全过去,又一影响更深重的灾害降临了。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国家主席胡锦涛定义此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这次地震震级达里氏8级,最大烈度达11度,余震3万多次,涉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10个省区市417个县(市、区)、4667个乡(镇)、48810个村庄。灾区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受灾群众4625万多人,其中极重灾区、重灾区面积13万平方公里,房屋大量倒塌损坏,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

    在这样“三个最”的灾害面前,刚刚经历过苦痛的通信业又遭受到一次更为严重的打击,受灾程度更甚。根据地震后的一次官方测算,四川、甘肃、陕西三省累计受灾电信局所3897个,移动通信、小灵通基站累计损毁28714个,光电缆损毁28765皮长公里,累计通信电杆倒断142078根,四川重灾区8个县与外界的通信联系一度完全中断。大概20天,通信业在地震中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67.2亿元。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说法,汶川地震是建国以来历次重大自然灾害中,通信设施受损最为严重的一次。

    灾害中的闪光点

    然而在这样惨重的灾害面前,在抢险救灾保通信中,通信业人所表现出的团结奋斗、无私无畏的做法和精神值得我们尊敬和自豪。

    虽然只是地区性的灾害,但全国范围的通信人都加入到了抢险救灾行列中,其中有南下救助广东冰灾的北方通信人,也有从长江下游驱车日夜兼程赶往地震灾区的东部通信人。据粗略统计,在雪灾期间,通信行业累计出动抢修人员近80万人次,调动应急抢修车辆约33万台次,动用应急通信设备近30万台,发送各类应急公益短信13亿条。在地震抢险救灾期间,保守估计,通信业从全国范围向受灾地区派遣抢修人员3.2万人、调动应急通信车133台、卫星移动电话1879部、发电油机8037台、IDR和VSAT以及其他应急通信装备1396台(套),投入救灾资金13.8亿元。

    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仍是其次,在极其危险的抢险救灾中,通信人还曾付出过更高的代价。中国移动的一位普通工程建设员工刘建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为了抢通地震灾区通信,他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也因为灾害,我们看到了中国通信业久违的团结,几家运营商摒弃前嫌,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协作和互助,在资源共享、人员互助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尝试,使得整体保障灾时通信的水平极大提升,也大大加快了抢险救灾的进度。

    在经验中成长

    不可否认,巨大的灾害也使得通信业从前不为人知的一些问题暴露于世。比如过去建设的一些通信工程并未严把质量关,存在较严重质量问题。在雪灾中,人们对一些受损的通信设施检查发现:通信杆路埋深不足,只有标准深度的70%;通信杆路不做防风暴、防冰凌拉线;施工材料不合格,铁部件断裂、水泥地锚块无钢筋等。此外,经过两次灾害,加强通信网络的抗灾能力和应急通信建设首次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在当地通信服务遇到重大困难时,运营商应在系统内外迅速调度相关的资源,弥补自身服务能力的不足。同时,面对紧急状况时,运营商怎样加强协作和互助对发挥应急通信整体效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实际上,在2008年灾后对通信网络的重建中,吃一堑长一智的运营商们已经开始注重相关问题的解决。在网络重建上,更注重由设计出发,严格考核,在基站、线路、机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前瞻性的防灾眼光进行投入,综合考虑质量、抗灾性能、环保性能等多方面指标,防范各种可能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的侵袭,力图使通信系统未来能经得起各种考验。

    同时,为增强通信网络设施的抗灾性,运营商在不同地势区域开始尝试不同的通信手段。在四川地震灾区的重建工作中,部分运营商已经着手差异化建设,比如针对平原丘陵地区,采用NGN、光进铜退、3G等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进行重建;针对高山区,采用无线、有线相结合的方式,提供语音及数据通信服务,并采用光缆多路由、微波、卫星等多种方式保障网络安全性;针对干旱河谷区,重点发展无线通信,加强移动、卫星、微波等技术应用。

编 辑:张翀
关键字搜索:地震  雪灾  通信业  
[ 本站暂时关闭评论 ]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