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在CES2014上宣布了一个让用户十分惊喜的计划:Sponsored Data。
可曾想过,当你看YouTube的时候,流量费用是由Google帮你支付给电信运营商的?没错,Sponsored Data就是这样一个计划。AT&T推出该计划的目的,就是让互联网公司 ( 如Google、Facebook、Netflix、腾讯等等)“帮用户买单”:你在这些网站所消耗的流量,将由这些互联网公司帮你跟电信运营商结算。
在今天的4G LTE时期,这样的计划无疑对用户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因为现在的情况是,用户不但要为产生的流量买单,而且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看各种无聊的广告。显然,用户在这个消费过程中完全处于劣势。
如果Sponsored Data计划能够实施,用户忍受诸如强制观看广告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流量费有人买单了,这对于消费者而言也是受益的。
爱立信CEO卫翰斯对于这个计划给予了很高评价,他认为这是一个很赞的创新。AT&T将固定电话时代的商业逻辑应用在了4G时代的数据网络上。当然,说这话的原因是爱立信的“多业务代理解决方案”能实现由内容提供商等第三方来支付数据费用,不仅能让内容到达更多的手机用户,更能最终为更多用户提供丰富的体验。
听起来这是一个十分美妙的计划,AT&T也宣称这是“用户”和“互联网公司”双赢的一个方案。但是实际上,这个举动可能会对互联网产业造成深远的影响,甚至可能是负面影响。
事实上,诸如微信等OTT业务对运营商的冲击不仅仅发生在中国,像Google和Facebook早就让全世界的电信运营商咬牙切齿,因为这些公司利用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带宽,免费向消费者提供各式各样的影音和网络服务,耗费电信运营商大量的带宽资源,却一毛钱都不用支付。所以各国电信运营商无不绞尽脑汁,想方设法给这些OTT服务商制造麻烦及限制。
Google也很清楚这一点,他深知自己的利益与电信运营商相互冲突,所以在世界各地开始拉光纤,或是把热气球放到偏远地区的上空,让偏远地区也可以无线上网,这些计划的目的就是想要自己当电信运营商,免得一再因为OTT的业务模式,被传统电信运营商阻挠自己各项业务的发展。
在国内,类似腾讯等互联网公司也在通过设置网络节点和数据中心,来构建属于自己的一张半实半虚的网络,从而尽量减少与运营商的正面冲突。
事实上,后续的“微信沃卡”、网易和电信合推的“易信”、阿里巴巴的“来往”等均已采取了类似Sponsored Data计划的措施。所不同的是,国内主要采用与运营商合作、相互借力的模式,其流量费的一部分由互联网公司和运营商分摊,用户可以较低的费用来使用流量,同时还可让互联网公司的业务更加具有黏性,相比AT&T的Sponsored Data则更具可操作性。
目前看,AT&T的这项计划显然是一步奇招——将球踢给了OTT运营商。
表面上看,AT&T宣称Sponsored Data计划对于用户和互联网公司都是双赢的,可以让互联网公司用“帮用户买单”的方式吸引用户多使用其各种服务,比如刚上映的电影,投资方为了宣传电影、吸引大家看预告片,可以为观看预告片的用户支付所消耗的流量费用。
AT&T还列举了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鼓励试用新款应用、通过移动视频提供医疗支援、鼓励用户浏览移动购物网站、鼓励实施“BYOD”的企业替员工支付与工作相关的应用或流量费用、提供特定产品或服务的赞助数据以提高客户忠诚度等。
表面看上去,这些都是双赢的思路,但其实真正的赢家还是AT&T。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重点不在于互联网公司或是用户双赢,电信运营商只关心“谁来为这些流量买单”而这项计划的关键是让免费的互联网公司也加入到买单的行列!
对于运营商而言,实则三赢:首先,可以通过免费业务吸引新用户、维系老用户;其次,由赞助商买单也没有数据收入的损失;最后,还可以精耕细作流量经营。
以AT&T的影响力来看,全世界的电信运营商都会迅速推进类似的计划。毕竟电信运营商已经为此郁闷很久了,这种商业模式一旦推出,对于电信运营商是有利无害——只要隔岸观虎斗,让互联网公司为吸引使用者眼球而彼此竞争,真是怎么看都划算!
但是对于整个产业的影响呢?恐怕是不利的,因为这表示有实力的大公司可以通过砸钱维持他们的用户数量,而一些比较小的互联网公司,就没有这种资源去为客户支付流量账单。而Sponsored Data这一计划可能会促使互联网产业出现更糟糕的垄断生态。
只能说,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的竞合关系会越来越微妙,使用者表面上都是赢家,但长期来说并非如此,可以确定的是,电信运营商在未来会动作不断,继续打压OTT模式或与这些互联网公司结盟,但最终,真正的买单者还是用户。
有句话叫,没有免费的午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