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PTV >> 市场 >> 正文
IPTV地方城市运营模式对比
2007年7月20日 10:26    流媒体网    评论()    阅读:
作 者:张彦翔  

    第三阶段:2007年7月起,在终端价格的进一步下调,宽带提速到3M,更多新业务的丰富,都为新市场营销策略提供了基础,在新一轮市场行为下,将有一个新的提升期

    上海IPTV的优势在于:

    1、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充分发挥了文广的媒体优势,报纸、电视、户外全方位联动,使得业务宣传深入人心。并且和永乐等家电买场的合作,使得业务更贴近用户,更为用户所接受。

    2、电信的市场营销能力,以及在资费上的大胆尝试,推出宽带捆绑的套餐,抓住了用户的消费心理,扩大了用户规模

    3、上海的运营模式中缺少文广就是当地广电,因此合作没有外来阻力,业务可以顺畅开展。

    4、上海数字电视发展慢IPTV一步,有市场先机。

    5、无论是文广百视通还是上海电信,都需要用IPTV业务来证明彼此的价值,只能上升无法后退,于是双方在此番合作中都能从大局着手

    对上海模式的分析:

    1、上海是目前为止最有影响力的IPTV试点城市,但上海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难以复制性,因为除了上海外,其他地方的产业链中都会多出当地广电这么一个环节

    2、上海模式在IPTV市场化操作和营销手段等方面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样本。

    3、上海模式中所展现的各类IPTV增值业务应用的运营状况和用户接受度等数据将有助于其他地区的业务推广

    4、因为上海将是第一个拥有大规模IPTV用户群的城市,因此对于用户的消费习惯和使用体验以及喜好需求的统计分析,对于未来的IPTV发展和制定市场策略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5、上海模式需要完善的地方

    继续扩大用户规模,提升用户价值,以应对数字电视的竞争。

    文广和电信在大处能统一,但在细节上还需要更多磨合,尽快确立完善双方的利益规则。

    3、江苏模式:

    江苏模式由江苏电信和中兴通讯联合打造,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并最终形成了以“网络视讯”为品牌的业务。而IPTV成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大因素是为了规避政策风险。

    江苏模式的发展历程:

    1、2004年开始跟踪IPTV技术,于2005年开始正式招标,11月10日中兴通讯中标。业务初期是计划和新华社合作,依托其提供的电视报道为核心基础内容,以江苏新华电信频道的形式针对党政机关高端用户为首要目标群体,并逐渐扩张。当时新华社长田聪明还亲自来江苏视察。但最后,由于一些原因,该频道最终没能按照既定的方式来发展,新华社退而成为IPTV的一个内容方。

    2、这其中江苏电信在新华社之外还和上海文广、央视、江苏文化产业集团等磋商合作,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始终难以有大的实质性动作

    3、2006年下半年起,江苏电信开始陆续面向公众用户推出IPTV业务,但在收费上采用了按流量收费的方式(30元包30G,超出每10M/1分钱)

    4、2007年4月,江苏电信推出网络视讯平台,在原有的IPTV视音频业务的基础上又融合了视频监控、可视电话等多种多媒体增值业务,旨在打造一个全业务、多媒体运营解决方案。并且为此制定了三步走的市场策略。

    对江苏模式的分析:

    1、江苏模式的网络视讯平台的现阶段主要应用将还是在IPTV这个方向结合视频通信等业务,也是捆绑本身电信的通信本身,即提升业务拓展性,又缓冲IPTV的政策风险。江苏电信的做法很值得赞赏,做平台,做好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而这也是自己最能掌控的业务发展关键。

[1]  [2]  [3]  编 辑:张翀
关键字搜索:IPTV  地方运营  电信  广电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