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监管 >> 海外监管 >> 正文
 
从海外携号转网案例看国内运营商攻防策略
http://www.cww.net.cn   2010年9月26日 09:09    通信世界周刊    
作 者: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 柴雪芳

单向携带的实施对SKT冲击显著,新增用户份额自2003年的87.5%下降至2004年的15.7%,2004年底的累计用户份额从2003年底的54.3%下降到了51.3%。但双向可携后,SKT的新增用户份额又逐渐在2007年恢复到51%。

表1为携号转网实施后韩国三大运营商携号转网用户流出流入比的情况。毫无疑问,号码可携政策出台的初衷是扶持弱势运营商、抑制主导运营商。但是从该表可以看出,号码携带对运营商的影响取决于实施时间的长短,实施单向可携的1年内,SKT携号流出用户是流入用户的近4倍;而由于在2004年7月对KTF生效、2005年1月对LGT生效,因此2005年开始SKT的用户流失趋缓,规模网络聚集客户的效应显现。也由于对KTF和LGT实施号码携带的时间有先后之分,因此LGT成为该政策的最大受益者,SKT整体流失的用户中10.2%的用户转网到KTF,89.8%的用户转网到LGT。

双向携带影响市场格局

2004年日本公布了《关于引进手机带号转网制度的最终规定》,规定了运营商必须支持携号转网,2006年10月号码携带政策正式启用。

从实施效果看,携号转网使主导运营商流失了大量用户。2006年10月底,转网携号政策实施仅一周,NTT docomo就减少了7.3万用户,软银减少2.4万户,KDDI转入10万户,净增8万户。而2006年10月24日到2007年1月31日期间,日本共约100万用户携号转网,其中,50%来自NTT docomo,而转入NTT docomo的用户仅占转网用户的20%;这些携号转网的用户有60万转到KDDI,40万转到软银。政策推出后的半年内,KDDI新增用户始终排名第一。

软银在携号转网政策实施初期的表现不如KDDI,主要是由于转入用户过多导致系统瘫痪,从而不得不暂停受理用户入网。这也给非主导运营商一个警示:在政策实施前期,一定要从系统、网络、营销方案等各方面做好充分准备。从2007年5月起,软银在其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替代KDDI占据了新增用户第一的位置。2007年7月,NTT docomo用户纯增数为8.14万户,而竞争对手KDDI和软银分别增长了19.12万户、22.48万户。

日本的携号转网毫无疑问导致了主导运营商新增和总体市场份额的下降。携号转网前,日本最大的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的市场占有率为56%,KDDI为28%,软银为16%;而截至2008年8月,NTT docomo的市场份额降为52%,新增用户份额则自2005年的48%降至2007年的25%。具体见图1。

从日本来看,在两个非主导运营商的轮番进攻下,主导运营商NTT docomo在携号转网后用户大量流失,用户净增长大幅度下降,这其中资费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例如,KDDI在号码携带政策推行后即宣布,无论docomo出台什么资费政策,KDDI保证比它低200日元,而软银更是打出了“零元大作战”旗号,网内互打免费,短信免费,手机免费等。

除依靠价格来赢得用户外,KDDI和软银还在终端和差异化产品与服务方面做出努力,力求体现自身特色和提供差异化服务的战略思想,结合携号转网政策的实施成为用户争夺战中的赢家。

国内运营商应对策略建议

从本质上讲,号码携带是政府对市场主导运营商的不对称管制政策,目的是扶持弱势运营商,以使得市场竞争格局保持一定的均衡。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已经处于严重的失衡状态。到2010年5月底,中国移动的用户数达到5.49亿,占70.7%的市场的份额;中国联通2G用户1.49亿,在整体移动市场的份额为20.1%;中国电信的市场份额则只有9.2%。因此,实施号码携带是必然的。

[1]  [2]  [3]  [4]  
相关新闻
编 辑:赵宇    联系电话:010-67110006-864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139说客 分享到校内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QQ书签       收藏   打印  进入论坛   推荐给朋友
关键字搜索:携号转网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昵称:  验证码:
 
重要新闻
通信技术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