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电以一日四千多条图片新闻的速度,将奥运赛事在瞬间向全世界发送,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这是一个平日根本无法想象的数字。在新华社体育报道史上,迄今为止唯有在北京奥运会实现了。
而这一切,是依托中国网通的宽带网络----VLAN(虚拟局域网络)来完成的。
新华社奥运前方报道团队负责内部网络支撑的王健伟最初心里对这个网络并没有底儿。虽然VLAN最早出现在2006年世界杯,但那只是一张连通了几个主要场馆的小型网络。北京奥运会,中国网通则用光纤在31个比赛场馆间编织了一个同时容纳数千台笔记本电脑或数码照相机发图的复杂系统,是一个空前的挑战。然而,当新华社报道团队在五小时的开幕式上就快速发出了数千张照片后,当他发现每个场馆都有一支优秀的网通团队在保障这个系统运转时,他放心了。
据媒体报道,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以及国际奥组委指定的图片提供商盖迪图片社,每天都以传送二十多万张的海量同时使用这个网络,奥运期间发送的总照片数在四百万张以上。他们依赖于中国网通提供的传输通道,如同将大洋彼岸的总编室设立在奥运中心区,新闻图片从被记者采集到出现在奥运住新闻中心编辑的电脑上,仅需不到1秒。几大通讯社在VLAN网上传送着当今全球最重要、最庞大、最顶级的图片海洋,将一幕幕奥运精彩画面即时发向全球媒体。
美联社奥运项目总负责人巴德先生是一个谨慎的媒体人。他对这个宽带网络如此评价:“无论在速度还是质量上,它都能实现我需要的目标,满足我对它的所有期望。”
与图片报道相比,电视媒体在奥运报道中更为重要,全球有四十亿观众通过电视屏幕观赏赛事。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鲍伯.克莱利,是参加过六届奥运电视报道的技术负责人。对此次奥运报道,他曾这样夸奖:“这次奥运会的(报道)是最为成功的。中国网通对我们的帮助是世界级水平的,我非常荣幸与他们一起工作。”
他之所以如此感慨,是因为中国网通在三十七个场馆敷设了总长达上万公里的1056条光纤,为北京奥运会的几百场比赛全部提供高清电视信号传送通道,全部采用高清晰、5.1声道环绕立体声的全球电视转播。这在奥运电视转播史上尚属首次。而且,中国网通为奥林匹克转播公司提供了数千小时的直播信号,已大大超过雅典奥运会的直播信号时长。无论从高清电视信号的报道规模还是传送时间上,都创下了场外的“世界纪录”。宽带奥运,使得全球近120家广播电视机构和上万名电视记者及上亿的电视观众,能够尽享高清电视的魅力。
与图片、电视记者不同,波兰《体育观察》记者瑞法•巴拉是一个平面媒体记者。北京奥运会报道期间,他和其他七位同事一样,每天都装着一张名片大小的媒体宽带卡穿梭在各比赛场馆之间。无论在任一场馆,他都会在媒体区使用这张便捷的卡上网发稿。
他最喜欢鸟巢看台上的记者席,在这里他可以一边欣赏比赛,一边把赛事随时发回总部。他曾测算过,从插卡、电脑操作、打开波兰网站到完成稿件发送,只需70秒。作为一位长期报道奥运赛事的记者,他向中国网通的现场服务人员致谢:“真没想到你们会提供如此方便的产品!以往的报道,我们会在上网设置等的问题上花费很多时间。其实,我来过中国多次,预料到北京人会提供非常良好的服务,但没有想过会有这么良好的上网条件。”
不仅是他,很多使用过宽带卡的记者都会赞叹:“veryfast(非常快)!”
中国网通在所有场馆、主新闻中心以及媒体村共设置了数千个奥运宽带卡端口,供平面媒体记者使用。目前有千余名记者在使用这项服务,同时在线的峰值可达数百人。奥运期间,中国网通共协助北京奥组委受理事关媒体服务的收费卡服务项目近八千项,包括安装固定电话数千部、ISDN近千部、ADSL数千部和数百条各类专线。仅在鸟巢,中国网通就提供奥运宽带卡坐席千余个,ADSL端口上百个,互联网专线多条。整个网络运行平稳,带宽充裕。
宽带奥运不仅表现在媒体上。从每秒可拍2000张照片的光感应摄像头到瞬间可得成绩的计时记分系统;从进出场馆人员的身份确认到智能交通指挥系统;从奥组委宽带办公网络到奥运会物流控制体系,只要是有固定通信终端设备的地方,就会有中国网通的高速专线支撑。这些系统大都构建在网通最先进的智能光网络上,几乎在奥运会上无处不在。自2008年5月1日起,中国网通已经为北京奥组委及相关机构累计提供了近一万八千多项固定通信服务,为奥运会提供的光纤总长度达十万芯公里。这些光纤如果首尾相连,可以绕地球赤道两圈半!
奥运期间,北京互联网的浏览时长和浏览人数明显增加。在拥有数百万客户的北京网通宽带接入网上,每天都有最高达一百多万的宽带客户上网访问量。仅奥运官方网站的流量就比奥运会前增加了数倍。由于北京网通在首都的“信息高速路”----北京网通宽带网络骨干层上,建设了高达320G的海量出口总带宽,拥有极宽的接入能力,因此整个网络畅通无阻。
宽带,不仅使人们便捷地欣赏到热烈、欢快、和谐的奥运盛典,更融入了这场举世瞩目的盛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