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物联网遭“嫌弃” 环保科技是愿景
通信世界网
作者:       2017年2月21日 21:29
僵尸物联网

所以我在想,有了深度学习之后,人类怎么进化我们自己的大脑?因为大脑也在不断的学习和进化,我们能不能植入一个芯片让我们学习的进度也更快?

主持人(陈序):谢谢!

在今天榜单揭晓过程中,有很多技术大咖、研究领域的大咖参与今天的讨论,刚才由石女士主持了几场讨论,我也听到一些,我认为今天对技术的部分讨论是相当充分的。

但我想问的一个问题是,今年发布的这十项技术当中,我们有没有看到在技术商业方面更强的趋势?而这些趋势在过去几年当中不是那么明显,或者没有明显出来的,在座的四位怎么看这个问题?

请曹先生先回答一下。

曹虎:好的,在回答之前先说一个今天刚刚发生的真实的事情。

我们投资了一些AI公司,现在招人,去年我们去牛津大学招AI毕业的博士,发现让我非常震惊,刚毕业的AI博士,我不说具体数字啊,起薪是百万英镑以上的。哇塞!我说这太恐怖了,我说我赶紧重新转行学这个吧。

今天咱们讲的十个技术,每个技术方向,我觉得现在真正的战争是人才战争,人才真的太难获得了,特别是有产业经验相关的人才非常难获得。

所以我想说的是,我们今天讲的这些技术,按照不同的成熟期,我看到上面提到了,有5年、10年、15年的,比如让瘫痪能够康复是15年,它有不同成熟期,我觉得我们在看一个技术的时候,我们除了要关注这个技术本身从技术角度的领先性、革命性和技术所创造的全新可能性之外。我觉得,我们很多时候还要更多关注这些创造的价值,如何最终转换成消费者价值,这其实在很多技术当中是一个巨大的巨大鸿沟,因为我们本身也做技术投资,也给很多技术企业做咨询。我发现,有很多特别棒的技术,回头看一下,《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在过去那么多年评出来的,每年都有十大技术,可以看一下,这十大技术过十年之后,有百分之多少的技术转化成了今天影响消费者日常生活的产品,我觉得这个百分比不会超过50%,中间巨大的鸿沟在于我们需要在关注技术本身,我想说的是我们如何更好的理解技术创造价值到商业价值的转化。

这个过程,如果按彼德比尔的说法,如果创业是0到1的话,我想一个伟大的发现,发了论文,做了IP的申请,最后落地,整个0到1的过程,我觉得我们要更多关注从0.5到1的过程。就是,我们如何把优质的技术,定义产品,定义市场,定义所要解决的问题,最终为消费者创造价值。

所以,最后回答主持人的问题,我说的有点儿长。我觉得,在自动驾驶卡车、强化学习、细胞图谱方面,我觉得可以很快看到它的应用价值。如果我是投资人的话,我会比较愿意关注这些方面。

主持人(陈序):刚才曹先生讲到我后面想问的一个问题,关于不同市场的转化路径和过程中会带来一些问题,包括在商业和碰到具体传统商业模式互相竞争的时候又会碰到哪些问题,我觉得MIT在这方面应该有非常充足的经验。我想问问,石女士对这方面的了解。

石岚:刚才大家都提到了,传统的VC他们投的领域和阶段是非常窄的,因为一般VC的募资、退出,7-10年时间必须要退出,所以有更长周期的项目,无论是能源的项目、医学的项目,他们实际上是没办法投的。

这也是为什么MIT后来在去年做了一个很重大的创新,我们创建了一个全球第一家加速器,不是靠VC的钱来驱动的,里面追求的都是长期的对科技有巨大影响的回报。

我可以举个例子,因为MIT有个学生,发明了一种涂层,那种涂层如果涂在蕃茄酱上的瓶子里面,蕃茄酱就会非常容易倒出来。这项技术,可能有100家VC马上来找,我想投你,因为他们马上会知道,这是很有商业价值的,而且是立马就有商业价值的。

但是,有100种技术是有人类的重大创新的,却没有人来投。所以,我不觉得VC投的就一定代表我们所有的重心就放在这儿,因为它本身是一个特定的商业模式,而且传统的VC投资模式正在被打破,有很多传统型的投资方式已经打破了这种传统的VC投资方式。

所以,这也是我们对所谓的商业价值,我觉得应该有更长远的考量。因为,中国人现在太急功近利了,本身VC已经很急功近利了,中国的投资人就更加急功近利。我们很难去支持一些对人类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我觉得这是很可惜的,因为我们的大脑实际上是非常非常聪明的,我很希望看到在中国有一些创造性的技术出来,影响人类未来50年到100年,虽然你不是5-10年就有一个财务回报。

我有点跑题,但站在这样的视角来说我觉得挺重要的,因为不能光讲眼前的技术回报。

主持人(陈序):完全没有跑题。是的,而且在技术和商业结合当中,我们总是希望有颠覆性的技术,去改变原来我们所认识的LI机构。但是,我其实对于LI(投资回报率)本身的模型,我们也有各自的看法。这样一个价值观的变化,我觉得才是MIT评选突破技术,靠技术驱动整个世界的商业所带来重要价值的变化,我觉得这是在模型和根本层面上发生的问题。

霞清,你作为科技媒体的主编,有没有在你观察到的科技领域里面,发现这些问题?

杨霞清:我觉得,今年跟往年不一样,刚才提到,中国很多都是急功近利的,包括VC也好、企业也好,所以我们会看到,在过去两三年里面,有很多都是追捧式的投资和创业,比如O2O、P2P各种创业,但这个周期非常短,半年或者一年这个周期就结束了。

我觉得从去年底到今年,大家开始注意到,有对科学价值的回归和重估,无论是从VC圈来讲,看到很多VC机构,其实有专门的团队去看人工智能,去看科学的项目,包括实业界、企业界也是这样的。

我们联合网易,1月份的时候参与办了一个论坛,当天包括马化腾、丁磊、李彦宏,全都到场,而且为科学家颁奖,而且在科学家领奖的时候所有企业家都会起立致敬。这些企业家也认识到,下一个比如高点,肯定是要靠科技来驱动的。

所以,实业圈也是一样,企业家都会把人工智能、科学作为下一步重要的布局。

媒体其实也一样,媒体和行业都是比较追捧概念的,但我觉得从今年开始,大家对科学理性的分析,或者对它的尊敬,都高了很多,我觉得这是个幸事,大家没有那么急功近利了,开始对科学、对技术,有尊敬之心,我觉得这是很好的趋势。

所以,这次MIT的发布,网易科技也积极参与了,所以我们希望大家一起来对科学的尊敬,能够更加的深入人心。

主持人(陈序):谢谢!

中国的商业和技术结合当中,我们会发现像我们今天组织这样的活动,包括把这样的活动在中国举办的意义,也就在这个地方,是吗?

杨霞清:对,我觉得MIT这个榜单是非常有洞见性的,它是5-10年的洞见,其实中国缺少的正是对未来的洞见。

主持人(陈序):在今天的在座四位当中,您是比较成功的企业家,所以我想问您的是,从企业家的角度来看,因为我本人在很多情况下是持怀疑论的,我对很多事情的发展不是那么乐观,我们看到一些事情上有所改善,无论是石女士讲的还是霞清刚才讲的。但是,在技术和商业的结合上,资本是不是真正能够认识技术的价值方面,您从企业家的实践当中,是怎么看今天的形势和未来的趋势的?

瞿嘉东:因为,MIT做的实际上是基础研究、科学研究,你看他的评选,实际是对世界的改变和对世界的影响,评选的是这个,并不能评选出哪十大技术最赚钱,或者哪十大技术最适合商业使用。

这种产品研究和商业的技术研究,实际上是公司做的事情,不是MIT做的,也不是MIT评选的。

作为公司来讲,因为你有盈利的目的,没办法,无论是基金也好,做公司也好,总有一个急功近利的木,否则你怎么向投资人交待?否则怎么向自己交待?

[1]  [2]  [3]  [4]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蓝戈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