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通信世界周刊 王涛
移动通信在国内的发生、发展虽然只有20年的时间,但是它却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同时,在庞大的用户数量、迅速成长的产业规模和丰厚收益等因素的推动下,它也正在成为整个通信行业创新的策源地。
移动通信的创新基因
在全球范围内,自移动通信诞生之日起,“创新”就成为了这个产业的主题词。纵观历史,移动通信的产业价值链上随时都在涌现出全新的技术和新颖的创意。
从移动通信进入我国开始,20年期间已经推出了大量技术创新产品,在我国的移动通信市场上就出现了如GSM、GPRS、CDMA、PHS、Wi-Fi、TD-SCDMA、WiMAX等种类繁多的技术。从移动通信的特点来看,频谱资源的紧张、传输带宽的限制、业务需求的不断细分等因素,都会让移动通信产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推陈出新的创新选择也就是一种必然。
以业务发展为例,在如今的3G普及时期,业界期待已久的“杀手级应用”依然没能出现,在业务竞争的压力下,移动通信的业务创新探索之路还会继续走下去。
可以说“创新文化”将贯穿移动通信发展的始终,创新能力也将成为移动通信产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厂商成为创新第一推动力
在国内的移动通信产业发展过程中,设备厂商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主导创新的第一推动力量。无论是在具体的技术研发、产品规划层面,还是在宏观的企业发展、市场策略上,都无不闪现着创新的影子。
作为较早成长起来的国内通信企业,华为、中兴和大唐等以不同的创新思维,完成了自身的成长蜕变。
根据信息产业部发布的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的统计数据,在2006年,华为以利润51.5亿元和税收49.3亿元的业绩再次获得全国百强企业纳税冠军和利润总额冠军,这也是华为第八次蝉联此项殊荣—伴随着通信行业特别是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华为在多个领域的创新推进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
华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导入新的管理手段,例如在集成产品开发和集成供应链流程建设方面,引入了IBM的业务流程运作模式,完成了自身的管理创新,也为企业向更大规模发展做好了准备。而具体到产品解决方案的提供,以移动智能网为例,在1999年,华为不仅成为当时中国移动全国智能网的主要供应商,还造就了当时世界上最大和最先进的智能网络,同时该产品直接促成了中国移动“神州行”品牌的崛起,也间接推动了国内市场手机的快速普及。
中兴通讯则表现出了与华为完全不同的企业风格,但正所谓殊途同归,它最终同样也取得了在通信市场上的强势地位。“跟随战略”、“弯道超越”虽然不能完全概括这个企业的发展策略,然而也正是秉承这一理念,让中兴通讯在CDMA、小灵通、TD-SCDMA等多个市场领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另外我们也看到,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国内的实力设备厂商基本以国内研发、生产为中心,在国内市场扩张的同时也逐步向国际市场辐射。华为、中兴正是这一趋势的主导者。
TD-SCDMA是我国自有知识产权的3G标准,以大唐移动为首的国内TD-SCDMA产业群体,采取了国内通信行业乃至其他行业内前所未有的开放合作模式,直接促成了这个产业的迅速成熟。时至今日,TD-SCDMA即将步入商用,在产业发展模式上的创新功不可没。
国内通信企业在多个层面的创新图强,给予这个行业最显著的改变就在于成就了一批极具现代企业气质的公司,而国内市场、海外市场也都见证了它们这一特质的积累和形成。
运营商创新意识觉醒
2006年,中国移动与全球多个顶尖运营商已共同发起成立了一个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NGMN)组织,借此来共同制定移动通信网络和技术发展远景,这也是国内移动运营商积极介入全球范围内行业创新的举措。
事实上,国内移动运营商的创新布局由来已久,在技术、管理、服务与业务等方面,创新的基因已经融入移动运营商的血液当中。正如中国移动通信总裁王建宙所言:企业最核心的任务是为国家、股东、客户、员工、社会创造最大价值,而通过自主创新来实现这些目标,是中国移动做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经之路。
中国移动所实现的多个“第一”也印证了王建宙的“创新说”:首家实现在境外挂牌上市,率先进入了国际资本市场,并经过6次分步收购,于2004年第一个实现了主营业务资产整体上市;第一个开展客户品牌塑造,针对年轻一族推出客户品牌“动感地带”,这曾被誉为“推倒了电信业品牌竞争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第一个推出“开放、合作、共赢”的产业价值链的商业合作模式,“移动梦网”正在被打造成面向无线互联网的强势平台;第一个在全球建设移动智能网,推出预付费业务。
中国联通方面,在数据、固定、互联网领域,2005年年初,中国联通“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我国电信行业第一个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项目。
当然,国内移动运营商的创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国内移动运营商在深层次上的创新意识觉醒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在创新的前瞻性和有效性上的差异,也将直接影响到它们在市场上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