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移动通信 付航
2.3IMS
IMS(IPMultimediaSubsystem)即IP多媒体子系统,是由3GPP标准组织在R5版本提出,是在基于IP的网络上提供多媒体业务的通用网络架构,R5版本主要定义IMS的核心结构、网元功能、接口和流程等内容;R6版本对IMS进行了完善,增加了部分IMS业务特性、IMS与其他网络的互通规范和WLAN接入等特性;R7加强了对固定、移动融合的标准化制定,要求IMS支持xDSL、Cable等固定接入方式。
IMS技术对控制层功能做了进一步分解,实现了会话控制实体(CSCF,Ca11SessionControlFunction)和承载控制实体(MGCF,Media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在功能上的分离,使网络架构更为开放、灵活,所以IMS实际上比传统软交换更“软”。
IMS以其业务、控制、承载完全分离的水平架构,集中的用户属性和接入无关等特性,一方面解决了目前软交换技术还无法解决的问题,如用户移动性支持、标准开放的业务接口、灵活的IP多媒体业务提供等;另一方面,由于其接入无关性,也使得IMS成为固定和移动网络融合演进的基础。
IMS业务架构如图1所示,IMS的目的是建立与接入无关、能被移动网络与固定网络共用的融合核心网。
图1 基于IMS的业务架构图
在无线接入技术方面,IMS除了GSM/GPRS和3G之外,WLAN通过SIPProxy也可以接入。此外,固定网络的LAN和xDSL接入技术也可以接入到IMS。而且IMS还提供了与ISDN/PSTN传统电路交换网络的互联机制。这样,IMS提供服务的终端除了移动终端之外,还包括固定的电话终端、多媒体智能终端、PC机的软终端等。
IMS能够为使用不同接入手段的用户提供融合的业务,但固定接入与移动接入终究有不同的特征,所以要将基于移动通信发展起来的IMS体系应用到固网中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改进,标准化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移动通信界提出的IMS与固网通信界提出的软交换的基本思想和目标是一致的,都希望建立基于IP的融合与开放的网络平台。
3、IMS体系研究
3.1IMS体系结构
IMS体系结构和CSCF的设计利用了软交换技术,实现了业务与控制相分离、呼叫控制与媒体传输相分离。IMS虽然是3GPP为了移动用户接入多媒体服务而开发的系统,但由于它全面融合了IP域的技术,并在开发阶段就和其他组织进行密切合作,使得IMS实际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只为移动用户进行服务。IMS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IMS体系结构示意图
最底层为承载层,用于提供IMSSIP会话的接入和传输,承载网必须是基于分组交换的。图2以移动分组网的承载方式为例,描述了IMS用户通过手机进行IMS会话的方式,主要的承载层设备有SGSN(GPRS业务支撑节点)、GGSN(网关GPRS业务支撑节点),以及MGW(媒体网关)。其中SGSN和GGSN可以完全重用现网设备,不需要硬件升级,仅通过做相关配置就可以支持IMS了。MGW是负责媒体流在IMS域和CS(电路交换)域互通的功能实体,主要解决话音互通问题。无论采用哪一种接入方式,只要基于IP技术,所有IMS用户信令就可以很好地传送到控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