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技术 >> 要闻 >> 正文
 
数据中心网络开放与封闭道路之争
http://www.cww.net.cn   2011年7月15日 22:52    通信世界网    

1.   还是没有解决网络和主机管理界面模糊的问题。Nexus 1000v作为用服务器CPU模拟的软件交换机,使得虚拟机的交换界面还存在主机内部,根本无法实现“网络的归网络,主机的归主机”这样的厘清管理界面的目的。

2.   nexus 1000v是用CPU来模拟的软交换机,需要服务器额外开销,存在着交换性能低下的问题,并且可能造成系统的不稳定。

3.   最重要的问题,思科这个解决方案是一个封闭体系的解决方案,目前可以看到其只支持VMware虚拟化平台,针对其他虚拟化平台,如xen和hyper-V目前没有看到有相关的解决方案。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思科利用其在业界的技术品牌优势,通过对一个封闭体系的解决方案进行大力营销,是一种对客户进行某种程度的“绑架”,使得客户失去了选择权。

因此,业界需要一个开放、标准、简单的解决方案。这时VEPA(Virtual Ethernet Port Aggregator)标准就应势而出。VEPA是HP协同H3C向IEEE提出的新一代数据中心虚拟接入解决方案标准草案,其目标是要将虚拟机之间的交换从服务器内部移出到接入交换机上。工作原理如下:当两个处于同一服务器内的虚拟机要交换数据时,从虚拟机A出来的数据帧首先会经过服务器网卡送往上联交换机,上联交换机通过查看帧头中带的MAC地址(虚拟机MAC地址)发现目的主机在同一台物理服务器中,因此又将这个帧送回原服务器,完成寻址转发。整个数据流好像一个发卡一样在上联交换机上绕了一圈,因此这个行为又称作“发卡式转发”。为了实现“发卡式转发”,VEPA需要修改生成树协议,或者说在下联端口上强制进行反射数据帧的行为(Reflective Relay)。同时VEPA使用Q-in-Q技术在基本的802.1q标记外增加了一层表示不同虚拟机的定义,基本就可以将不同的虚拟机流量区分开来,并进行处理。

我们可以看到,VEPA本着简单实用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标准协议,实现了虚拟机的“硬交换”。目前的网络设备来说只要把软件稍做修改,就能够快速推出支持。正因为VEPA的标准化和开放化,使得其得到了Juniper、IBM、Qlogic、Brocade等等厂商的支持。H3C坚信,走开放标准化道路是王道,未来的EVB解决方案的主流一定是基于VEPA标准的解决方案。

道路之争二:OTV vs VPLS or VPLSoGRE

传统数据中心的建设由单一主中心模式发展到了目前成熟的异地多中心模式,目前数据中心的互联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分别为三层互联、二层互联和SAN互联。

三层互联:也称为数据中心前端网络互联,所谓“前端网络”是指数据中心面向企业园区网或企业广域网的出口。不同数据中心(主中心、灾备中心)的前端网络通过IP技术实现互联,园区或分支的客户端通过前端网络访问各数据中心。当主数据中心发生灾难时,前端网络将实现快速收敛,客户端通过访问灾备中心以保障业务连续性。

二层互联:也称为数据中心服务器网络互联(以下简称DCI)。在不同的数据中心服务器网络接入层,构建一个跨数据中心的大二层网络(VLAN),以满足服务器集群(所有节点需在一个网段,因为只有一个对外的虚IP)或虚拟机动态迁移(为保持虚拟机迁移前后的通信状态,迁移后的虚拟机必须与迁移之前的虚拟机在同一个二层网络中)等场景对二层网络接入的需求。

SAN互联:也称为后端存储网络互联。借助传输技术(DWDM、SDH等)实现主中心和灾备中心间磁盘阵列的数据复制。

在新一代计算数据中心,由于虚拟机的大量部署,以及基于虚拟机的计算集群技术的部署,要求我们在数据中心之间部署大量的二层互联技术,也就是我们讲的“云间网”。目前能实现数据中心二层互联的技术主要分三类:

[1]  [2]  [3]  [4]  
编 辑:高娟    联系电话:010-67110006-853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139说客 分享到校内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QQ书签       收藏   打印  进入论坛   推荐给朋友
关键字搜索:虚拟化  数据中心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相关新闻
即时新闻
通信技术
最新方案
重要新闻
CWW视点
最新专题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