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间高铁时代
http://www.cww.net.cn 2011年5月16日 14:35 通信世界周刊
作 者:孙晖
上海有两个机场,一个是位于城西的虹桥机场,一个是浦东机场。2010年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旅客吞吐量分别达到4040万和3130万人次,在全国所有机场中位居第3位和第4位,有力保障了世博会的成功举办。 两个机场有明确职责分工:虹桥主要承接国内航班,浦东主要负责国际航班和少量国内航班。因此,不少旅客需要在两个机场之间穿梭,转机或转高铁。浦东和虹桥之间相距约54公里,有多种交通组合可以选择:全程地铁大约需要90分钟,磁悬浮+地铁需要70分钟,乘机场大巴或出租车需要60分钟(不堵车时段)。考虑到交通状态多变、多次换乘等因素,游客如果不提前进行精细计算,则极有可能错过航班或高铁。笔者曾多次穿行于虹桥与浦东之间,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12月,我和几位同事没赶上最后一班高铁,只好在上海度过了难忘的平安夜。 浦东和虹桥作为国内两大超级航空枢纽,其业务能力无疑是非常强大的。相比起来,两大枢纽之间的互联交通则显得有些不匹配,无法实现有严格时间保障的交通服务。解决的方法就是在两大机场之间建设直达高铁,按照300公里/小时的速度计算,全程只需要10分钟。这样就可以把两大机场当成逻辑上的整体,机场之间的穿梭就像候机楼内的闲庭信步。 如果把机场比作云计算数据中心,高铁比作数据中心之间的高速通道,那么互联网模型和交通网模型是非常相似的。 IDC互联通道成业务扩展瓶颈 国内云计算市场的领先者是互联网企业,如淘宝、百度、腾讯、网易、搜狐、新浪、盛大、世纪互联等。互联网企业单个云计算集群的规模通常在2000~5000台服务器,随着计算规模的扩大,需要在单个数据中心内部不断增加集群数量。但是单个数据中心的容量毕竟有限,如果云计算规模达到十几万、几十万台服务器,就只能跨越城域网和广域网进行多数据中心资源整合。例如,谷歌全球有超过40个数据中心,服务器规模达300万台以上。 在数据中心内部,云计算企业已经建设了新一代数据中心网络,运用100G平台、严格无阻塞架构、浪涌缓存、绿色节能等关键技术,可以有效支撑云计算高效运转。 但数据中心之间的互联通道却开始成为业务扩展的瓶颈,因为这种“云间通道”不但需要极高的带宽,还对传送时延、安全性有苛刻的要求。例如,某互联网企业在北京有5个数据中心,这些数据中心之间需要10G级别无阻塞同城互联。这种需求目前以运营商的传输平台和IP城域网容量都是无法满足的,因此该企业最终选择了“裸光纤租用+DWDM”方式的自行组网。这种昂贵的解决方案只有少数企业用得起,这无疑使云计算的成本大幅上升。另一方面,跨城市的数据中心互联还没有合适的解决方案,因为运营商不会给互联网企业开放昂贵的广域光纤。 发挥网络优势 提升高价值 再看一下运营商的情况。目前运营商IDC 90%以上的收入来源是机房空间托管及Internet出口服务,互联网企业是其中最重要的客户群。近两年随着SNS、游戏、互动视频等新兴业务的爆发,IDC流量增长非常迅猛。其中大型IDC的出口流量超过200GB,两年之内增长了近3倍;部分省份的IDC数据流量超过整个城域网流量的40%,对整个数据网冲击很大。而流量的快速增长并没有使运营商IDC收入同步大幅增长,而且还需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骨干路由器扩容,也就是典型的“增量不增收”现象。 云计算的大规模开展提供了业务转型良机,运营商有机会扩展IDC的业务范畴,提升服务价值。除了云主机、云存储、移动互联网等云服务之外,运营商还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提供更高价值的网络服务,如“超高速云间专线”、“跨广域网络虚拟化”、“云间安全防护”等。 [1] [2]
编 辑:高娟 联系电话:010-67110006-853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
重要新闻 通信技术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