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联通欲引入PTN承载HSPA+ PTN渐显全业务承载能力
http://www.cww.net.cn 2011年4月18日 11:10 通信世界周刊
作 者:赵光磊
史燕明:PTN技术原来基于T-MPLS协议,随着ITU-T与IETF联合对此技术的标准化,T-MPLS逐步演进成MPLS-TP。两种协议标准化在转发平面、管理平面等绝大部分内容是相同的,不同之处集中在OAM方面,前者主要采用G.8114协议,后者倾向于G-Ach+y.1731协议。中国移动、工信部电信研究根据IETF的G-ACh编码格式,参照ITU-T Y.1731以太网业务的OAM PDU格式定义,结合原G.8113标准架构,提出G-ACh+Y.1731标准。该标准统一了在OAM标准方面存在的分歧和争议。该标准已被CCSA《PTN总体技术要求(送审稿)》采纳,并作为惟一必选方案,并且正在等待IETF和ITU-T标准化组织的审批。 丁浩:中国的PTN标准化进展事实上走在了国际标准组织之前。目前为止全球最大的PTN网络是由中国移动建设的,标准化方面中国的运营商也有自己的明确要求并在不断推动中,同时也得到了许多国外运营商的支持。所以,我们认为标准已经不再是PTN的大规模部署的障碍。 《通信世界周刊》:对于PTN、IP RAN两种技术承载移动回传的能力您是如何看待的,运营商在选择承载方式方面更为关注的是哪些性能? 史燕明:运营商在选择移动回传承载方式方面,更为关注的主要有电信级、差异化的服务提供、健壮的网络恢复能力、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大规模组网的能力、便捷高效的网络运维、精准的时间同步和具备相关三层功能等方面性能。 首先IP RAN可以提供完善的三层功能,但是其缺点是无法进行大规模的组网,暂时没有完善精准的时间同步方案,网络健壮性方面也有缺陷。 PTN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网络保护机制,并且组网规模不受限制,有着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具备类似于SDH网络便捷高效的OAM能力,能够提供精确的时间同步方案。其缺点是相关三层功能目前来看并不完善。目前业内各个厂家都在努力将相关三层功能添加进去,三大运营商也组织了多次测试,最近的现网测试结果表明PTN的三层功能已经可以满足LTE无线回传承载需求。 聂杰:首先有必要澄清一下IP RAN的概念,现在大家习惯将IP RAN和PTN列为两种竞争的分组传送技术,实际上这是有误的,IP RAN就是IP化的RAN,这是一个应用场景而不是一种技术,中国联通就非常注意这一点,所有的正式文档中都是称之为IP/MPLS技术和PTN技术。 PTN技术是基于传输的设计理念,关注网络的安全性、可维护性、规模组网能力及低成本需求。而IP RAN则是基于数通的设计理念,在现有的路由器上增加同步、保护、OAM、网管等功能,简化路由转发等指标。从现阶段两种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相同的应用场景,导致两种技术在相互借鉴,越来越趋同。 丁浩:对于PTN,IP RAN这两种技术在移动回传方面的应用,是无法用简单的好,还是不好来评价的。运营商选择某种技术除了技术的可行性外,还与其的现有的网络状况、运维能力、网络资源、提供的业务、服务的对象、物理网络资源等等一系列因素综合评价的结果。 PTN网络是在传送网的基础上,面向分组化的业务进行优化后的承载技术。所以,它兼具了传统承载技术面向连接,优秀的保护性能,成熟的运维方式,以及对于分组化业务的全面兼容。因此,相对于其他技术,它更加专注于承载功能,提升承载的效率,适合于组建大规模的回传网络。 市场规模显现扩展之势 《通信世界周刊》:对于今年的PTN市场预期您有何看法?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对于PTN设备的要求是否有不同之处? 丁浩:我们预计今年移动会继续大规模部署PTN,而随着中国联通的PTN场外试验顺利结束,联通下一步将进入扩大试验阶段,预计其PTN的大规模建设将比原计划有所提前。联通对于PTN的要求可能会对OAM以及MSTP兼容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编 辑:高娟 联系电话:010-67110006-853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
重要新闻 通信技术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