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 在《经济观察报》于2016年最后一天发布的“2016年度商业人物榜单”中,阿里云总裁胡晓明与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顺丰速递CEO王卫、比亚迪董事局主席王传福等32位企业家一同登榜。
作为唯一入选的云计算企业领袖,胡晓明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用煽情一点的话来说,阿里用电商、金融、物流本身的体温,在给中国和阿里云的客户提供技术的样板。”胡晓明说,“只有把自己的命押上,我们才能进一步驱动技术的变化,这个事情我们100%在做,但是没有几家企业是敢这么做的。”
文章指出:作为国内云计算领域的龙头,阿里云已经迎来全球化布局时代,准备在与亚马逊、微软等国际强者的竞争中,树立中国品牌。
以下为报道原文:
2016年12月22日,阿里云杭州总部乐佳国际大厦里,迅速在自己的工位上吃完盒饭的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开放办公室的一个角落里,开始接受记者的采访。
据他同事介绍,他们一个上午都是在会议室当中度过。“我们还是保持着一种创业者的心态”,胡晓明穿着一件正装衬衫笑着说。
很明显,他保持了银行体系出身的优雅,当然,进入阿里巴巴的这12年也浸染上“码农”的特色。
2016年,在云计算与B2B服务的热潮下,阿里云的存在感被迅速放大。每年在杭州云栖小镇举行的云栖大会已经成为全球云计算开发者不可错过的一次聚会。2016年10月,杭州云栖大会,4万人参加,超过700万开发者同时在线观看。
IDC数据显示,到2019年,全球云计算市场收入规模将达到1410亿美元,比2016年的700亿美元市场规模翻倍。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全球商业变革的新基础设施,正在被越来越广泛的区域和领域采用。
根据加特纳(Gartner)的报告,中国云计算市场可能占到全球的5%—8%之间。但在胡晓明看来,中国市场被严重低估了,因为中国市场需要被激发的。未来中国的云计算市场会占到全球市场的20%甚至25%。按照中国市场一年几千亿的IT投资计算,这将是一块巨大的蛋糕。
在2016年11月公布的阿里巴巴2016年第三季度财报当中,阿里云该季度收入按年增加 130%至14.93亿元,主要由于付费客户数按年增长108%至65.1万。阿里云已经占据中国云计算50%以上的市场。投行研报显示,亚马逊、微软和阿里云在全球云计算市场上形成了第一阵营。
从空中到地面
2009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从王坚带领的阿里云团队在北京上地一间简陋的办室里写下“飞天”的第一行代码开始,阿里云正式诞生。王坚率领的阿里云打开了中国云计算的先河,但也曾在阿里内部产生了极大争议。
2014年开始,随着亚马逊、微软两位国外巨头以及腾讯、华为等国内翘楚的陆续进入,中国云计算市场风云涌动。一方面,阿里云内部蔓延起一股“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担忧,另一方面,阿里云在技术上完成了阶段性任务。谁能够接替王坚,将阿里云从空中拉回地面,以较早的布局优势转化成市场领先身位,成为了马云的主要思考。
在这一背景下,2014年底,胡晓明来到阿里云担任总裁。这位在阿里小贷时期就与阿里云紧密捆绑的阿里合伙人,很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角色——“之前是以技术为驱动,现在技术商业双驱动”,他给自己定位。
这个接力棒,胡晓明拿得并不轻松,以至于在采访时开玩笑地说“很后悔”。一方面,云计算的市场教育远未完成,要继续接过布道者的衣钵;另一方面,如何实现规模化之后的商业化,在市场竞争大战中,平衡彼此之间的竞合关系,构建合纵连横的版图,养成合作者的开放生态,保持阿里云的领先位置,将至关重要。
胡晓明是一位很难得的“复合型”人才,出身金融,先后在多家银行担任高管。“除了行长没做过,什么都做过了。2005年底,胡晓明加入支付宝,进入阿里巴巴集团,出身浙江湖州的他给自己取了一个“孙权”的花名,却一言中的。
在好几次的媒体发布会现场,当资深专家试图用复杂的技术术语解释一个项目时,胡晓明都可以接过话茬,用生动的类比解答疑问。他操着一口有江浙口音的普通话,语速极快,思路清晰,语气礼貌但很坚决。
在这个不断做大的蛋糕当中,为了保持和扩大阿里云的份额,身段灵活,但也出招凶狠。
一个例子是,在王坚看来,私有云根本就称不上是云。“云计算的本质是服务,如果不能够将计算资源规模化、大范围地进行共享,就算不上是云计算。”王坚曾表示。
但随着“私有云”、“混合云”等概念的崛起,阿里云也开始采取灵活的市场策略。2016年4月,阿里云提出了“专有云”(Aspera Stack)解决方案,以更好地服务这部分需求的客户。“真正的云计算离我们还会有四五年的时间,在这个激发市场的过程中,应该尊重客户的不同想法,我们提供多产品的融合去满足他的需求,但我相信最后大家都会到公共云计算,因为这里效率最优、成本最优。”胡晓明说。
当然,另一个表现就是降价。阿里巴巴集团2016财年财报显示,过去一年间阿里云曾17次下调云服务的价格。
承袭AWS的成功经验,规模化是行业翘楚的主要发展路径,一方面能够占领份额,建立标准,构建生态;另一方面,越是规模化集成化的数据处理,成本越低,产品的价格越有弹性空间。“阿里云的降价,不单是因为市场竞争而降价,而是技术执行的表现,把技术红利作为最大的礼物送给了客户。我们接下来还会持续去释放这些能力。”胡晓明表示,“现在真正持续性降价的公司就四家公司——亚马逊、微软、谷歌和阿里云。我们哪怕是不断地降价,还是可以实现盈利,所以这不是竞争策略的问题,不是烧钱的问题,而是能力的综合体现问题。”
全球化
胡晓明入主阿里云后,出现在公众视线内的有两次重大的事件,也昭示了阿里云这两年的发展逻辑。
从2015年开始,阿里云开发者大会更名为“云栖大会”。之后,云栖大会也成为阿里巴巴集团每年最大的线下活动之一,不仅几乎阿里内部全事业群均深度参与,阿里也开始借助云计算能力覆盖交通、电信、金融、汽车、能源、安全、娱乐等各个行业,建立起开发者与使用者的开放生态。如果仔细观看现场的宣传海报,就会发现阿里云的客户结构正在慢慢发生改变。
阿里云的客户结构中,20%的大客户贡献了大部分利润,赢得这些客户也成为阿里云实现商业化的关键。而用户向上的发展意味着服务更多大型的企业,这对于阿里云的技术与服务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阿里云近年来在服务高端客户的表现上,也给了胡晓明更大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