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 6月16日,由人民邮电出版社主办、通信世界全媒体平台承办的“2016年移动边缘计算MEC技术论坛”在北京国宾酒店召开。本届MEC技术论坛,是MEC技术以来的首届专业技术论坛,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针对时下现状做了“4G-5G演进中的MEC探索”的主题演讲,黄宇红表示:“未来MEC的能力,应该朝着跟虚拟化系统结合的方向来演进。MEC技术能够在4G向5G演进过程中提升运营商差异化服务能力,创造出一个具备高性能、低延迟与高带宽的电信级服务环境。所以,将显著提升通讯服务用户体验。”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
MEC提升通讯服务用户体验
随着4G的成熟,越来越多的用户习惯于通过多样化的移动终端来观看网络视频,这种新的趋势给无线网络运营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黄宇红表示:“目前用户对多视频类业务,尤其是在线转播、实时播放的业务的响应时间要求非常高,到了5G时代还需承载类似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业务,但单纯的提升带宽并不能完全满足低延时的需求。”
众所周知,大带宽的业务不断增加,势必将对网络的传输带宽造成很大压力,所以寻找一套合理解决方案使其能够降低对传输带宽的需求愈发强烈。产业在思考,是不是还有可能在网络更边缘的地方,把业务的处理能力、内容等往更边缘的地方来下沉,这样进一步降低时延,降低对带宽的要求,于是MEC这个概念就诞生了。
于是,一些关键技术得到业内广泛关注,例如基站的扁平化扩展与增强、网络存储和内容分发向用户端下沉到接入网、核心网用户面功能下沉到基站等。MEC技术能够在4G向5G演进过程中提升运营商差异化服务能力,创造出一个具备高性能、低延迟与高带宽的电信级服务环境。所以,也将显著提升通讯服务用户体验。
不过,黄宇红认为虽然MEC技术已经从从概念发展到了当前一些实践和实验,但跟大规模应用部署还有很大的距离,所幸大家都在进行实验,任何技术的发展都要在不断地摸索,不断的优化才能走向最后规模的商用。
“我们通过研究认为,未来这种MEC的能力,应该朝着跟虚拟化系统结合的方向来演进。通过分析MEC这个概念,无论对用户,还是对运营商业务发展是有好处的。对于用户而言,可以让业务到边缘以后,响应时间是非常快的,后面我们有一些实测,它确实是能改善用户的业务体验。”黄宇红表示。
中国移动积极研究与测试MEC技术
2014年ETSI成立MEC工作组,工作组包含了众多设备厂商与运营商,中国移动在今年也加入了进去;在2015年,中国移动也在CCSA牵头下进行了一个无线网智能化的项目;2016年在3GPP牵头下,中国移动展开了对无线网增强感知和业务传输能力的研究,积极地进行相应的技术和标准化的研究。
在之前上海举办的F1赛事上,中国移动用了几十个小站进行了室内覆盖的部署。同时考虑到用户观看比赛对时延的要求非常高,所以中国移动也使用了MEC一个独立的设备来进行部署,它的内容直接跟无线网连接,通过这么一个实验,实测了一下直播延时仅有0.5秒,用户几乎感觉不到。
黄宇红表示:“如果用现在传统的直播方式,将服务器放在互联网上,然后再通过网络比较长度流的传输,延时大概是将近50秒,所以使用MEC技术给用户的体验是一种非常巨大的改善。”
另外,中国移动还做了一些面向未来AR的实验和测试,例如在博物馆里用多媒体AR的方式,来进行用户参观讲解的实验。因为这个也采用了内容服务器本地化,直接跟无线网络连接的方式,通过测试发现它对时延处理效果非常好,用户在这种网络环境下,能够明显感受到3D图像的效果。
在其他方面,中国移动将无线网络的能力开放出来,网络感知都有一个API跟业务服务器相结合,当使用MEC技术感知到用户在使用的是一个视频类的服务时,它将识别这位用户是否是VIP,如果是VIP用户,基站可以对这个用户的资源进行优先调度,从而更好地保障用户的体验。
除此之前,中国移动还做了一些实验,把一些内容下沉,在无线网络的边缘进行缓存,进而显著提升用户体验的实验。不过,黄宇红指出到底选择哪些内容放到无线的边缘,怎么能够计算出来或者判断最合适的内容,还有许多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MEC发展面临三大挑战
尽管MEC得到了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众多企业在应用方面进行探索,但黄宇红指出这些还都停留在初步阶段,目前MEC发展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挑战,需要产业共同来解决。
首先,由于MEC计算能力放在更靠近网络边缘,目前在做的很多实验需要跟无线接入网结合起来。但是黄宇红指出:“这不是无线接入网自己变一变就可以了,一定要跟我们整体的端到端网络,包括核心网的发展演进,协同整体来考虑。当然这是一种大的趋势,将会更扁平、更靠近边缘。但是核心网和无线网之间的发展和演进如何协同,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地研究。”
第二,黄宇红表示:“像刚才说的这种内容的调度和存储放到边缘,下沉到靠近边缘的位置。但是到底下沉到什么?如果下沉到每一个基站,意味着网络要管理的结点是非常多的,那么这种管理的复杂度和性能的优化和效果要有一个综合的考虑。当然有人提把这个CDN下沉到非常边缘,但实际上这个对CDN本身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它的管理、计算成本都非常高,这都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第三,商业模式的问题,“因为这也是一种新的技术,像我们跟B2B,甚至B2C新的商业模式,到底如何来计费,跟客户是什么样的方式,跟我们合作第三方的业务合作伙伴是一种什么样的商业模式,现在更多来探讨实现和技术。但在商业上还需要大家达成一些共识。”黄宇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