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 >> 正文
变了味的微信你还能用多久?
通信世界周刊
作者:顾嘉       2016年3月31日 09:57
微信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 最近发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抱怨微信占据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号称“the new way to connect”的微信不但没能帮助大家解决“社交恐惧”的问题,反而成了“时间杀手”。除此之外,我还观察到几个有趣的现象。

首先是社交关系从“熟人”到“生人”。有没有发现,你微信里的陌生人越来越多?

随着用户规模不断拓展,最初基于电话通信录导入、主打“熟人社交”的微信,正在从“客厅”变成“会所”甚至是“广场”。这一点并不难证明,瞧瞧你的微信中有多少陌生人便可得知。当然,还是有不少人坚持“不加陌生人”,但从总体上看,用户的微信通讯录都在不同程度地扩大,陌生人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根据微信发布的业绩数据显示,接近一半活跃用户拥有超过100位微信好友,57.3%的用户通过微信认识了新的朋友。从熟人到生人,是微信的第一个现象。

其次是微信群从“友聊”到“无聊”。你是不是也总有几个从不说话的微信群?

起初,在微信群里还可以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就共同的兴趣爱好或者行业话题探讨一番,还是有所收获。但随着时间推移,很多群都慢慢变成了“广告群”或者“红包群”,还有相当一部分群进入“静默状态”,在长达数月的时间里都不会有人说一句话,偶尔有人发了一条信息,你才会惊奇地发现:“原来这群还在!”。最让人郁闷的是,在退群时,群内会有信息提示“**已经退出了群聊”,很多人都会随便改个群昵称然后退出,于是有段时间,大家都以“改名-退群”为时尚,“有个人已经退出了群聊”、“所有人已经退出了群聊”等成为那个阶段的流行冷笑话。

再次是朋友圈从“秀场”到“商场”。朋友圈,是微信的另一个杀手级功能。人们可以发布照片、短视频或者文字、图文信息,也可以点赞、留言与微信好友产生互动。

从微博时代培养出来的“暴晒一族”很容易将微信朋友圈打造成为一个新型“秀场”。在朋友圈“晒美景”、“晒美食”、“晒美娃”、“晒美女”、“晒美男”早就成为微信用户的“标配”,这甚至催生出一种新型社交关系叫做“点赞之交”。在微信朋友圈,人们拼命地“晒幸福”,都过着“新闻联播”般的幸福生活。从人性角度出发,这无可厚非。

当然,还有些人不“晒幸福”,他们将微信发展成为了“新淘宝”,曾几何时,朋友圈的小红点让那些有强迫症的人们抓狂,可是现在还有多少人会主动点击朋友圈呢?朋友圈正在演变成另一个“微博”。

第四是公众号从“原创”到“原罪”。订阅了那么多公众号,你真的都看吗?

微信发展到今天,显然已经很难再用相同的招数招揽用户了。于是,微信非常聪明地推出了开放的“公众号”,企图通过内容来俘获用户,这一招在之后被证明是相当正确的。相较于微博“实时”、“快速”、“全面”的媒体属性,微信则更擅长用内容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吸引用户。尽管微信公众号的编辑器不好用得难以置信,甚至催生出很多从事微信图文编辑的创业团队(故事书所用到的秀米、i排版、135编辑器都值得推荐)和一种全新的行业——“自媒体”,据我了解,一些依靠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的自媒体已经具备了相当强悍的营收能力,个别定位准确、内容独到的公众号甚至拿到了投资。

然而,好景并不太长。最近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者普遍都在抱怨,阅读量上不去、用户发展也进入了瓶颈期,总体而言,微信公众号的生态大不如前。

最后是微信广告从“广场”到“广告”。被“玩坏”的微信广告,点进去看的有几个?

在微信推出朋友圈广告的第二天,社会上就传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方认为,微信积极探索Feeds广告谋求商业化路径无可厚非;另一方则认为,微信这是“强盗逻辑”,无法接受,要求“还我干净的朋友圈”。我曾经写过一篇评论文章,指出无论支持还是反对,微信广告都在那里,比这更重要的是,人们到底还能坚持“看多久”。

年初微信推出朋友圈广告后我曾写下这样一段话:“现在打开微信,有永远刷不完的朋友圈,有永远退不净的微信群,还有永远拒不完的陌生人……据我自己统计,微信每天占据我超过60%的手机时间,越来越重的微信也让我越来越沉重,几乎快成为强迫症。今年年初,我默默地许下一个愿望—断舍离,从拒绝微信开始。所以广告什么的,早已不再重要了。”

多说一句,现在有很多“90后”或者“00”后都不再使用微信,这或许能说明点儿什么问题。通信世界网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蓝戈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