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国内权威手机市场研究公司赛诺发布了4月中国手机市场销量报告,称当月3G/4G市场手机整体出货量达2837万台,引人瞩目的是,前三甲中国产手机品牌占据两席。除了三星还能在其中维持之外,苹果已经跌到了第五的位置。但是,在国产手机销量喜人的同时,手机利润率下滑让本土手机企业遭遇“量大利薄”的经营怪圈。华为董事长任正非公开表示,“一部手机只挣30块钱算什么高科技”。据悉,任正非已经要求华为手机业务尤其是电商手机产品,不再强调销售额,而要以利润说话。
核心竞争力不再是“渠道为王“
近十年来,中国手机市场发展速度的推动主力,是销售渠道的变革。业内人士表示,“渠道为王”,此前一直是手机行业的不二法则。中国市场每一次渠道的变化,都引起了各大品牌的重新排位。从刚开始的国包,省包,地包,到连锁店,再到电视购物,最后到互联网营销。每一次渠道的变革,都引来各大品牌的蜂拥进入和仿效。但记者发现,这些渠道的变革,注定难以为手机企业带来持续的高利润,往往是昙花一现。要么陷入价格战的厮杀,要么陷入量升价跌的窘境。
国内专注做C2B手机业务的青橙手机CEO王迅对此解释称,“在传统手机市场,渠道影响着手机品牌的排队。从最开始的省包,地包,到连锁店,再到电视购物,最后到互联网营销,本质上没有太大差异,只是渠道的变革。这些渠道的变革,注定其品牌生命期不长。因为渠道变革,没有很高的技术壁垒,并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在互联网渠道混战的手机品牌,为王迅的阐述做了一个鲜活的注脚。无论是什么渠道,对于手机企业利润的贡献,都在衰落。记者发现,自从小米开拓了网络销售、粉丝经营、饥饿营销等新渠道之后,刚刚过去的第一季度,一批举着互联网思维新手机品牌纷纷起而仿效,一窝蜂涌向网络渠道。如IUNI、一加、100加,尼比鲁等等。这些看似五花八门的新手机品牌,其实均来自传统手机厂商,但均为其独立的电商品牌。
然而,这些品牌均未复制小米的成功神话,反而陷入配置雷同、体验平庸、亮点缺乏等困境。让多数人都用起来,一向是互联网产品的要素之一。为了达成这一效果,上述品牌不约而同采用了“免费与低价“战术,对其利润的损害伤害极大。
依托极致产品将是本土品牌脱困之路
目前,国内各大厂商都看到了渠道的局限性。
在运用商渠道方面,国内厂商发现,依赖运营商定制低价手机,难以带来持续盈利。未来必须在中高端市场有所作为,提升品牌价值,真正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利润,而不仅仅是销量。
在电商渠道方面,华为董事长任正非表示,华为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消费者业务要以利润为中心,别让互联网引起发烧。”
日前高调并且高价发布锤子手机的罗永浩更是宣称,不做小众品牌,要通过精英来带动大众,因此3000元是个“死坎”。
事实上,随着4G时代的到来,以及消费者手中第一代智能手机产品的“到期“,抢占愿意为智能机更好体验付出更多成本的”成熟消费者“,正在成为企业高利润的淘金地。按罗永浩的说法,这一市场是”精英市场“,一旦树立了这一精英定位,接着会有无数”盲从无信仰者轻易被精英阶层影响并征服“。
据市场调查显示,一支手机的使用寿命周期是一年半到两年。如果一半以上用户流失掉,品牌商将很难持续成长。而国内很多的手机品牌都是在月出货量两百万到三百万部时开始下跌,这是一个门槛。所以,做手机品牌一定要解决二次购买的问题。
但是只有极致的产品才能解决手机品牌二次购买的问题。
上海的青橙手机团队曾经做过一个调研发现:国产品牌手机的二次购买率不超过50%,三星品牌手机的二次购买率在50%-60%,只有苹果手机的二次购买率能够达到80%-85%。也就是说,大多数品牌一半以上的老客户会因为极致的产品而转移。
因此,青橙手机CEO王迅表示,简单与三星和苹果来比拼硬件、比拼设计没有用。而要从互联网思维出发,深刻了解目前年轻一代消费人群眼中的“极致产品“是什么。他认为,青橙现在要去解决的,就是规模化工业生产和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青橙拥有的柔性生产线和采购供应链,让用户获得的不仅仅只有标准化的产品,还可以有更多的个性化选择以及张扬自我个性。
这种选择权,在传统品牌里很难获得。“定制手机为什么可以做到极致,就因为它是整个商业模式的重建:通过互联网了解用户需求,并得到积极反馈,真正让用户参与其中,让用户产生最大的价值,并将用户的需求做到极致。”
金立手机总裁卢伟冰也持这一观点,他对媒体表示,学会用互联网语言与消费者直接对话,甚至让用户参与到生产研发过程中,这是国产手机转型的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