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消息称,中国移动也正与基金公司商讨合作,早前,中国移动推出第三方支付工具“和包”,这正是一款移动支付手机钱包。那么,中移动的金融理财“宝宝”是否放在“和包”里尚还不得而知。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公司成为主导者,尤其是三大互联网巨头BAT提供海量的内容服务,运营商作为通信设施的提供者,只针对网络上的信息流量收费,较少涉及内容运营,其核心主导优势渐失。
况且,互联网公司在提供内容服务的时候还不“老实”,逐渐将触角伸向移动通信市场。近日,阿里、国美、苏宁、京东率领一帮互联网小兄弟推出170号段,虚拟运营商来势汹汹。
当然,三大运营商并不甘“为他人作嫁衣裳”,这从此前运营商针对微信收费的口水战就可见一斑。但对于涉水新领域,运营商还是小心翼翼。一位正在与运营商洽谈合作的基金公司电商部负责人就曾对本报记者吐槽,双方的合作谈起来真不容易。
他与运营商的几轮接触下来感觉运营商有几个特点:一是总部在具体产品方面的掌控力较弱,也就是说即便是基金公司与总部达成了某种合作意向,但向各个省份推行的时候不一定能推得动,到了地方后还要再打通关,这与金融机构间的合作模式有差异。二是由于运营商都是国企,审批环节多,行事风格偏保守,这与灵活多变的互联网企业天差地别。
在一位互联网行业人士看来,如果运营商能够把多年积累下来的客户数据用起来,甚至都可以用来开银行。
“运营商有着海量的大数据,但一直处于沉睡状态,例如一个客户连续10年用中国移动的号码,月消费128元或呈现递增状态,那么起码可以得出两个信息:一是该客户工作、生活很稳定,有固定的生态圈,所以他坚持10年不换号;二是该客户生活水平在提高,所以消费呈现递增状态。以此作为信用凭证,甚至可以给该客户放贷。”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