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行业,虽然竞争充分,但是在很多细分领域却又出现了单极格局,甚至是出现了赢家通吃的局面。
这一看似悖论的两大特点,为什么能够同时出现在一个行业里?
土妖经过仔细分析后,发现但凡能够在某一领域里占据单极的,都是拥有竞争对手难以复制或者追赶的绝对优势,比如腾讯的关系链之于其社交产品、百度的技术之于其搜索业务,现在,应用分发也已经显现出这种趋势。
一句话,要想通吃行业,最重要的是要有通吃的资本。
我们不妨探讨一下,互联网的单极世界是怎样炼成的,那些能够“赢家通吃”的企业背后,到底有何奥秘。
腾讯:即时通讯+社交,编织一张巨大的“网”
第一个要说的是腾讯。
还记得大概七八年前的时候,MSN风头正茂,几乎成为了白领的专属。“我们不用QQ,我们只用MSN”,一句话,让QQer自然地把自己归位为低龄、低端、低收入甚至是低智商的行列。
然而短短几年时间,QQ已经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标配,同时腾讯还在社交领域里延伸出了更具想象空间的微信,而MSN至少在中国市场,已然成为了历史的代名词。
与其说,MSN输在产品、技术上,莫若说MSN输在了腾讯为中国人编织的关系网上。你可以不喜欢QQ、微信,但是你逃脱不了这张“网”。
所以在马云一开始要推“来往”的时候,不管讲得有多么高大上,多么深情加悲情,土妖就第一时间说过“没戏”。此外,阿里也不要把希望寄托于陌陌或者Tango,社交尤其是即时通讯在可预见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是马化腾的天下,除非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革命性产品。
百度:技术和模式,浇筑一道难以逾越的墙
再来说一说百度。
不知不觉,“百度”已经成为了搜索的代名词。虽然这几年搜狗、360也想要在搜索上有所作为,但遗憾的是,始终无法进入到搜索的核心。不管是传统的PC端,还是新兴的移动市场,百度的搜索都没有被超越过。
在移动端,百度还有一个已经开始具备“单极”气质的领域——移动应用分发。在移动互联网中,应用分发被业内称之为“控制入口的入口”,因此更加具备底层基建的战略意义。而百度的这个业务,也与百度的核心优势“搜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很长一段时间,应用分发都是以“应用商店”作为最主要的模式,类似于门户网站的1.0时代的“陈列式”,应用很少的时候,用户在应用商店中能轻松找到自己所需的应用,但如今,应用商店已经成为了一片汪洋大海,一方面用户找寻找应用变得异常不便,;另一方面广大中小开发者开发出的长尾应用,也被无情淹没了。
应用分发的本质,就是把用户最迫切需求的内容和服务,精准、即时、快速地提供给用户。从这个意义上说,“搜索”自然成为应用分发从1.0时代向2.0时代升级、以最短路径满足供需双方需求的最重要武器。
实际上,无论是360还是豌豆荚,也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但相比于传统搜索,移动搜索因为系统、平台、网络、终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技术的要求更加严苛,而且在用户层面,用户的行为也更加的随意性、碎片化,对搜索引擎的需求也在往多元化、个性化、“所见即所得”、“搜索即服务”等方向提升。
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在搜索领域储备不足的360和豌豆荚等自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毕竟搜索技术不同于内容资源,可以一朝一夕引进,搜索技术是需要长年累月的深耕积累的。
相反,百度十多年来不仅在搜索领域积累了绝对的技术优势,并且突破了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前沿技术,为搜索这一核心业务挖了一条又深又广的护城河。
基于大搜索时代的技术积累,百度把移动应用搜索这一垂直领域做得风生水起,比如“应用商店+移动搜索”的双核分发模式,再如应用商店搜索框中的应用内搜索,都是分发和搜索结合的典型。搜索技术被运用到分发之后,可以更透彻地理解用户需求,更加精准地推荐,随时随地满足用户碎片化、场景化、个性化的需求;对开发者,则是使应用更精准地到达用户,带来分发效率的提升,解决中长尾分发困境;给百度带来的,则是分发业务的高奏凯歌。
2013年8月,百度91应用平台日均分发为6900万;半年后,这个数字改写成了“1个亿”。如果说百度自身的数据不能完全说明问题的话,不妨看一下第三方的数据。来自易观智库的《2013年第4季度中国移动应用分发市场监测报告》显示,截至去年第4季度,百度系分发平台的市场份额达到了41.2%。
“1亿+41.2%”这两个数字,从绝对值和相对值两大方面,已然说明移动应用分发领域,已经从此前的“多国争霸”演变成了如今的“单极格局”,同时开始向“赢家通吃”方向迈进。
从腾讯的即时通讯、社交,百度的搜索、应用分发,似乎很难总结出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单极甚至赢家通吃的共性,非要总结的话,那就是,在细分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上,一定要保持领先竞争对手的绝对优势。如果用这样的方法论去衡量移动互联网其他领域的话,下一个单极或是赢家通吃的领域,有可能会出现在智能硬件、以及“媒体+渠道+服务”的垂直领域。实际上,在这些领域,有一些企业正走在通往“单极”的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