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国内 >> 正文
 
新京报:人人都被“微博控”
http://www.cww.net.cn   2011年3月15日 08:21    新浪科技    
作 者:潘波 林光溢

黄药师比文招亲,郭靖和欧阳克各自作文,郭靖绞尽脑汁凑够500字,心中惴惴,不料欧阳克只写了140字,郭靖抱得美人归。欧阳锋大怒,斥子道“让你天天写微博!”

别光笑,你早晨醒来第一件事是不是打开手机看微博?晚上睡下最后一件事也是盯着发光的小屏幕看微博?美国的马里兰大学去年底的一项研究显示:多数大学生都承认自己或多或少有微博成瘾现象。一名学生表示“我知道自己已经上瘾了,这种依赖性令我不适。我觉得如今大多数人都有这种状态。”

微博控心理之满足于成名幻象

“看似我绑定了微博,其实它绑架了我。”在新京报上开设、主持《微博大义》栏目整一年时间的微博红人潘采夫说。作为将微博“网事”呈现在平面媒体上的把关人,他的工作主要是上微博。每天打开微博后,潘采夫照例先关注热点事件,再关注朋友的动态,再将关注的、求助的、私信要求转发的转发一下。“比如说帮朋友推一下他们的新书、新唱片、演唱会信息,还会转各种自然美图……”

问他在意不在意粉丝数,答曰:“当然特在意。”

我们的读者调查中,表现出与潘采夫类似“微博控”症状的人,队伍庞大。而且,有别于潘采夫的是,他们的工作并不需要关注微博。无论是在拍戏现场不忘戳微博安抚粉丝的明星,还是随手拍写的路人甲,感谢这拇指操作终端时代的科技,在微博上,“人人皆为自己的莎士比亚”。

从之前的论坛、博客,到现在的微博,人们从这种方便快捷中获得更多的自由感和平等感,那种可以和明星拉家常的感觉极大地满足了普通人的虚荣心。

自2009年以来,各种微博客得到了400%的发展。上个月,一家旧金山调查机构做了一项名为“为何转播,为何在线”的调查,纽约州立大学的理查德教授表示“微博客使人们感到‘他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兴趣,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名。’”

不过,与成名的欲望相比,在“微博控”中,围观者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的“沉默”并非不发声,而发声绝大多数被吞没在人海里,如果没有名人转发的话。或者说,他们的沉默主要是以“转发”为主。如果写一部《中国围观史》的话,“微博围观”绝对可以排入前三甲。

微博控心理之受诱于强大的传播效力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可博;人浅事浅阅读浅,浅尝辄止。然而,就是这140字的微博“小义”,如同煽动了一下蝴蝶的翅膀,引发了生活方式、信息传播方式和企业营销方式的改变。

潘采夫用他自己帮农民工讨工资的事例阐述道,以前帮农民工讨薪,使用的方法很原始——找记者,找媒体报道,用了微博以后,就开始在微博上直播,“马上就有记者私信我要求关注此事,动力大增。有次一位陌生人求助,他帮老乡讨薪,请我转发,我只转发了一次,三天后那人告诉我事情已经解决了,因为那几天,老板们的电话被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打爆了,完全慌了神。”

对企业来说,他们热衷微博,不是个人化和自由,而是为利润,他们最迷恋的两个字是“转发”,“这种超级口口相传的方式,正是行销传播的本源。”潘采夫说,他知道有个书店,原来是开地面书店,后来萎缩了不少,但现在他们开了个“快书包”网上订书送书业务,业务发展非常迅速,而且到目前为止,他们的业务绝大部分来自于微博的营销和传播推广。

这种看得见的现实利益也培养了不少的微博控。如弗吉尼亚大学的马科斯教授所称:“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社交工具,甚至对社会进程产生了影响。”

微博控心理之寻找圈子认同抱团取暖

不甘寂寞的“抱团”、“取暖”也是一些微博控强烈关注自己收到的回复和转发的原因。圈子在微博江湖上也不可避免地生成。“一个微博能持续活跃,一般情况下,是因为它寄托在一个熟悉的圈子里,或重新构建了一个圈子。”旅居加拿大的作家陶短房称。

[1]  [2]  [3]  
相关新闻
编 辑:实习生    联系电话: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139说客 分享到校内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QQ书签       收藏   打印  进入论坛   推荐给朋友
关键字搜索:浅阅读  农民工讨薪  新唱片  京报  听众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昵称:  验证码:
 
重要新闻
通信技术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