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滚动新闻 >> 正文
 
运营商银行合力群雄争霸移动支付
http://www.cww.net.cn   2010年5月22日 15:20    第一财经日报    
作 者:刘田 秦丽萍

    中移动打头阵,联通电信尾随;中国银联则图谋移动支付产业盟主之位;银行则顺势扩容客户规模;第三方支付则更专注远程支付

    群雄逐鹿,谁主沉浮?

    移动支付这块大蛋糕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参与者。移动支付也称手机支付,即允许移动客户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进行账务支付。

    移动支付最核心的问题是商业运营模式,目前国内主要有四种:银行主推的“手机银行”模式、移动运营商主推的“手机钱包”模式、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以及金融机构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的手机智能金融卡植入模式。

    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数达到7280万户,收入规模为19.9亿元。该机构预计到2010年底市场规模将突破30亿元,2012年则有望突破100亿元。

    运营商:中移动打头阵,联通、电信尾随

    运营商主推的“手机钱包”模式,允许用户以预存的手机话费消费。其中,最先吃螃蟹的是中国移动(00941.HK,下称“中移动”)。

    早在2006年,中移动就在湖南设立了移动电子商务试点基地,2007年,试点的范围又从湖南扩展至重庆和广州。2009年3月,中移动全网手机支付平台上线,目前已在湖南、北京、上海、广东等10多个省市实现试商用。

    在手机支付技术的选择上,中移动采用“全卡策略”,运用RF-SIM卡技术,用户只需要更换一张SIM卡就可以在指定的“POS机”上刷卡消费。

    采取这种模式,因为“中移动不想仅仅做网络渠道”。

    但中移动在打通商铺终端上仍进展缓慢。目前只有地铁、麦当劳、星巴克等部分商铺安装了RF-POS机,支持移动手机刷卡。

    另一个难题是,由于没有金融资质,中移动没有大额支付权限,目前的手机支付只能用于1000元以下的小额支付。

    今年3月10日,中移动宣布以398亿元入股浦发银行(600000.SH)。业内人士分析,中移动这一大笔收购,一方面为了规避其金融资质问题,另一方面在手机支付业务由小额业务转向大额业务时,银行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小视。

    与中移动的大规模进军相比,中国联通(600050.SH,下称“联通”)、中国电信更多地采取了观望和跟进态度。

    联通目前已经与工商银行(601398.SH)、交通银行(601328.SH)、中国银行(601988.SH)、中国平安(601318.SH)和广东发展银行达成战略合作,计划与各合作伙伴在移动支付领域全面开展合作。

    中国电信拥有的更多是固定电话客户群,但对于手机支付业务自然也不想落下。

    上海电信透露,今年下半年将会把该业务的签约商户从南京路扩大到全市各个商圈,预计到2010年底签约商户将在3000~4000家之间。

    但与中移动一样,中国电信需要承担UIM卡制作成本和POS机更换成本,而且中国电信所拥有的手机客户群远远低于中移动和联通。

    中国银联:谋移动支付产业盟主之位

    当各大电信运营商浩浩荡荡进入手机支付领域,意图争夺“刷卡市场”的时候,中国银联自然不愿意将这块蛋糕拱手相让。

    中国银联3月16日宣布,其新一代手机支付业务目前已进入大规模试点阶段,试点区域已扩展至上海、山东、浙江、湖南、四川、广东等地区。

    据了解,新一代银联手机支付业务是以手机中的金融智能卡为支付账户载体,用户需要在相应银行或者移动运营商申请定制金融智能卡,插入手机后便可在指定商铺消费。

    与运营商相比,中国银联的优势在于它是国内唯一的全国性银行卡联合组织,掌握国内最庞大的银行卡受理网络。而且银联不存在金融资质的问题,使用银联的手机支付系统不存在大额支付和小额支付的限制。

    但银联也有自身弱点,银联本身不能发行带有支付功能的银行卡,必须借助商业银行发卡,通讯技术上也必须与运营商合作。而银联的现有技术牵涉到要对全国241万台存量POS终端进行升级改造,这笔费用非常高昂,银联不携手商业银行和运营商无法独立完成。

    为此,5月12日,中国银联联合商业银行、移动通信运营商、手机制造商等,共同成立移动支付产业联盟,通过整合各方力量,共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支付标准规范和业务模式。但耐人寻味的是,中国电信、联通均加入了这一产业联盟,而唯独没有中移动。

    金元证券分析师邱虹天对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表示,中移动采取的RF-SIM卡技术,其信号频率是2.4GHz,而联通、中国电信、中国银联采用的手机支付技术信号频率是13.56MHz。后者是非接触式支付应用的国际通用频率,已被绝大多数应用组织及相关厂商接受,具有广泛的应用基础。“虽然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银联采用的信号频率相同,但因为采取的技术不同,三者对POS机的要求并不相同。”但他强调,“技术并不是问题,关键是谁能占领市场。”

    易观国际分析师王留生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在近距离支付方面,移动运营商具有明显优势,首先移动运营商可以直达手机用户,同时可以依赖其网点进行推广和宣传。而银联的执行力和营销能力相对来说较弱。

    而中国银联表示,移动支付产业联盟的成立,将打通支付、通信、芯片、智能卡、电子等不同行业间的壁垒,共建一个相互沟通、紧密协作的平台。

    分析人士指出,这也许意味着中国银联、中国电信和联通可能在日后会统一相关标准,相互合作推进。

    商业银行:

    借助多方资源推动用户规模

    从2004年起,国内多家大中型银行都在推广自己的手机银行。

    用户开通手机银行后,即可用手机登录银行网页享受金融服务。在这种方式中,运营商只相当于通道功能。

    但在运营商加入“移动支付”市场后,移动支付市场竞争将加剧,让外界有银行唱主角的时代将变为运营商主导的感觉。但事实上,竞争的后果往往不是谁用一种模式就可以统一江湖的。

    多家银行对本报表示,运营商发展“移动支付”并不会使银行放弃推广自身的手机银行。相反,术业有专攻,银行与运营商各自发展的“移动支付”存在明显区别。“银行更专注做转账等远程支付,而营运商更专注做近端支付和小额远程支付。”

    通俗来说,近端支付就是指用手机“滴”一声在POS机上刷卡这种形式。而运营商做不了大额支付,则是因为用户预存话费或营运商通过SIM卡和STK卡直接从用户的话费中扣除移动支付费用,其费额受限于用户“话费总额”。

[1]  [2]  
相关新闻
编 辑:赵宇    联系电话:010-67110006-864
关键字搜索:移动支付  
每日新闻排行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