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大运营商移动支付发展的合理化选择
http://www.cww.net.cn 2010年4月5日 08:09 通信世界周刊
作 者:陈琛
三大运营商对于手机支付业务的部署已由去年的局部试点逐步过渡至规模商用。目前来看,三大运营商对手机支付业务的类型选择既有相似,又有不同。 虽然业界普遍认为,未来运营商将形成现场支付、远程支付和大额支付三种移动支付业务类别兼顾的完整闭环,但调查表明,短期内运营商仍以部署手机现场支付为主,以良好的用户体验实现用户的保有,并将继续以补贴等形式促进产业规模的形成。此外,在手机现场支付的实现方式上,三家运营商也分别根据各自的特点做出了相应抉择。 增加用户黏度仍是初衷 由于部署手机现场支付业务初期需要耗费运营商数亿成本,并且在商户拓展上也存在不小的壁垒与阻力,近期,部分声音表示,运营商应将战略重心由现场支付转移至远程支付领域,着手建立类似于支付宝的移动电子商务平台。 对此,运营商人士认为,短期内实现的可能性较小。开展移动电子商务首先需要建立手机在线商城以及在线交易平台,这些都是运营商短期内没有明确计划的。“我认为运营商进行手机支付业务还要围绕优势领域开展,譬如中国移动擅长手机,那么以RF-SIM支付为代表的现场支付就是中短期内我们推广的主要方式。”中国移动研究院业务所一位专家表示。 事实上,手机现场支付业务与远程支付业务并不矛盾,它们分别适用不同的消费场景,前者主要应用于电影院、便利店等快速消费类的移动支付,而后者更适用于数字应用购买、移动数据应用等远程消费类的支付。即使如此,运营商人士仍然认为应首先侧重于推广手机现场支付业务,这是因为简单、便捷的“刷手机”支付方式与用户既有的消费习惯更加吻合。 “目前用户已经习惯了刷卡消费,而远程支付的几种常见方式,发短信、语音或访问www网站,对用户而言较繁琐、陌生。”电信专家陈志刚表示,“而且它们也都没有RF-SIM的支付方式更能突出运营商的优势和特色。” 运营商看重手机现场支付,还跟现阶段的战略以及竞争压力息息相关。目前运营商在“保用户”方面压力较大,只有将与用户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应用更多地集合于手机卡中,才能在长期内实现用户深度捆绑。“非RF-SIM业务和运营商关系不大,谁都可以做,只有在RF-SIM支付业务中,运营商才是不可替代的。”中国移动研究院受访人士表示。 “补贴”仍是主要推广方式 “不可替代”四个字道出了中国移动不甘沦为“支付管道”的决心,正如其入股浦发也被咨询师解读为“期望拥有较大的主动权”。既然选择做“长线”,中国移动必然面临初期资本投入、用户和商户推广等各种问题。 据了解,目前各地移动公司仍以“规模补贴”的策略形式,拓展用户群和联盟商家。湖南省郴州市是中国移动手机支付的试点城市,目前已经实现公交、超市、网吧、干洗店等多种商家的手机现场支付业务。“商户拓展的难度不大,首先新装设备都是移动出钱,没有初期投入;其次,加盟手机钱包签约联盟可以借助移动宣传自己,扩大客户源。”郴州移动李姓员工介绍,“在用户方面的补贴也很多,例如‘手机钱包存100元送100元’等活动。” 新业务在推广初期的投入是难以避免的,移动支付产业也类似,在尚未形成产业规模之前,可能“补贴”是最直接有效的拓展策略。“移动支付的部署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在产业达到初始规模临界值之前,我认为也只能继续补贴。”上述研究院人士表示。 发展战略各有不同 与中国移动不同,中国电信选择与银联合作,其推出的手机支付NFC芯片可以跟个人银行卡绑定,而业务推广方式主要是将之包含在政企客户业务包中,进行打包推广。 中国联通也选择了上海公交系统进行移动支付业务尝试。不过,目前来看,中国联通在移动支付应用领域以及适用终端上都过于单一,用户必须使用联通内置NFC芯片的定制刷卡手机,或者在普通手机外贴上NFC卡,且主要只能在乘公交车、地铁和出租车时使用。 看似都在进行移动手机支付业务,但联通与电信的做法透露出与移动相异的战略,而其中的关键在于是否建立独立的手机支付账户。据了解,中国电信未来仍计划与银联长期合作,用户移动支付的账户与银行账户进行绑定,这意味着电信可能在双方合作中更多地扮演渠道的角色,中国联通目前仍没有表现出清晰的移动支付战略方向。 其实,三家运营商的选择都是基于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中国电信对固网刷卡业务较为熟悉,且政企客户是其优势领域,同银联合作可以把既有的固网刷卡优势转移到手机终端上,并且与行业应用进行打包推广,属于合理有效的推广选择。 而对于中国联通方面,由于移动支付业务属于在稳定语音、数据业务之后才会重点推广的业务,因此专家建议联通可以等到整个手机支付产业链发展起来之后再分一杯羹。 编 辑:徐亮
|
每日新闻排行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