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滚动新闻 >> 正文
 
“红段子”现象促网络健康发展 公众力量不容小觑
http://www.cww.net.cn   2010年3月30日 13:16    通信世界周刊    
作 者:高弋坤

    在低俗不良信息充斥网络空间的今天,“红段子”现象正在掀起一场引领文化新风的浪潮,使网络文化的空气为之一新。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来自各地的代表委员们对“红段子”现象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和肯定。

    这些现象说明,在净化网络和打击不良信息的过程中,正面的立法和鼓励性监管措施的出台,不仅能有效地遏制不良信息的流通,还能激发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建言献策,对监管工作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加速信息规范任重道远

    3G时代的到来,使手机从一个简单的通信工具,变成了个性化服务、交互式传播的信息多媒体终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随之而来的网络监管问题也给电信监管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信息化发展迅猛,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的快速应用已经超越了法律法规和社会规则的建立,不法分子乘虚而入,利用手机和互联网的应用牟取利润。与此同时,社会道德水平和公民对个人信息的维权意识却还较弱。种种原因使我国电信监管面临巨大挑战。

    针对个人如何防止手机媒体的不良信息,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李欲晓比喻道:“中国网民正‘浸泡在信息社会的海洋里’。”他指出,“大部分的受众是在盲目、被动地接受信息,人们上网时,很少自觉意识到信息的泄露;对风险不能充分预期,也不具备足够的识别能力。”

    而美国、英国、日本等率先制定了相关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惩治网络侵权,我国在这方面还比较滞后。“信息和网络是跨行业、跨部门的,只有通过法律才可能协调好各方利益。我们应该加速信息社会规范和法律的研究和制定。”李欲晓指出。

    李欲晓告诉记者:“在手机网站涉黄现象的监管方面,应建立起‘多点互动’的监管体系,形成包括政府、企业(包括运营商、服务和内容提供商、手机生产厂商)以及社会公众在内的体系。”其中,社会公众的作用十分重要,通过鼓励性监管政策能够有效地推动社会公众发挥作用。

    “红段子”工程初显功效

    北京某高校大一学生小马告诉记者,他的手机里存着不少内容精彩的红段子,比如“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已经得到的,更要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留做回忆;想要得到的,必须努力。为自己的人生加油!”等等。

    小马说,像这样的短信,在他周围的朋友甚至父母、老师之间都流传甚广,很多内容能够对他起到激励和鼓舞的作用。有的同学更是加入到红段子制作的行列,写出了自己对生活的一些感悟。

    据了解,“红段子”系列活动最早于2005年从广东发起,后来推广到全国各地。红段子可以是一段文字,也可以是一段音乐、一张图片或一段视频,它借助手机媒体,打造传递健康、传系情感、传播知识、传送理想、传承文明的文化平台。

    中国移动副总裁李跃介绍,他们统计和搜集红段子的种子段子和传播情况,给每一个创作者适当的分成,使得创作者能够获取红段子被广泛传播的收益。中国移动在激发社会公众转发红段子方面,也做了一些移动积分的回馈,因此也激发了人们转发红段子的积极性。李跃说:“近两年来,我们有近百位人员参与创作并获得了一定额度的奖励。我们有5000万人参与转发红段子,他们也都得到了移动积分方面的奖励。”

    针对红段子现象,国务院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马骏认为:“当前的监管手段应该从以限制性监管为主向以鼓励性监管为主转变。”马骏进一步解释到:“在技术和产业开放背景下,必要的限制性监管是必需的,而且应该制定有力的法律。但是,为了促进产业发展,需减少事前限制,加强事后监管,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投资,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产业发展,让优秀的中国企业去占领信息和文化市场阵地。”

    红段子的出现与黄段子、黑段子形成鲜明的对比。人们在参与红段子制作的同时,同时也否定和摒弃了黄段子、黑段子,以健康对抗庸俗,以激励对抗消沉。作为相关政策制定部门,应该大力制定鼓励性政策,调动社会公众的力量,促进整个信息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编 辑:高娟
关键字搜索:红段子  
相关新闻
每日新闻排行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