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滚动新闻 >> 正文
 
小小红段子,撬动三网融合
http://www.cww.net.cn   2010年2月5日 14:34    通信世界网    

    2010年2月4日,正值立春时节,一场备受关注的高峰座谈会:“红段子现象——网络时代的中国文化精神和产业走向”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此次会议的重要意义在于——这是在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三网融合”的重要决策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这两个在“三网融合”中绝对的主体首次联手,共同推进网络时代的新媒体文化与产品创新的一次重要会议。

    相信很多业内人士还对1998年那场关于“三网融合”的大讨论仍然记忆犹新。然而,这场可谓旷世日久的讨论历经了12年,终于在2010年迎来破冰时刻。1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上,做出了“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的重要决定,显示了政府对推进“三网融合”的决心,也显示出了当前形势下“三网融合”在我国经济工作中的重要性。

    然而,“三网融合”难的不是技术,因为技术的基础容易改变。有些人说难在各方利益的搏弈,当然这也是事实。但是,事实上“三网融合”最难的部分却被很多人所忽略,那就是文化的融合。三网融合,与其说是技术、网络、业务融合,不如说是思想和意识的融合,其背后是文化的融合,这也是此次座谈会举行的重要初衷。此次高峰座谈会的举力,正是在“三网融合”真正到来之际的又一次破冰,更是云集了了包括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人民出版社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单位有关领导、专家学者的共同参与,旨在就联手推动网络时代文化与信息产品创新,推动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等诸多问题一同探讨。

    主流文化的暂时“缺位”与信息服务企业的“补位”

    我们都知道,前段时间,政府打击网络色情的势头是一波接着一波。作为“扫黄”先锋,央视咬住手机色情网站不松口,一阵穷追猛打,接着又把火烧回到了互联网上,先是批评百度、谷歌、搜狗三家主流搜索引擎仍能搜出黄色链接,接着又曝光新浪、网易、腾讯等门户网站上存在卖淫信息等等,可见政府对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的重视程度。甚至有媒体表示,此次大规模的“扫黄”行动,是加快“三网融合”步伐的重要信号之一。因为,要想“三网融合”真正得到有效落实,有一个问题是决策层必须要提前解决的——那就是如何阻止非法和不健康的内容信息跨网流动,形成更大的扩散效应。

    目前,中国正在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迈向真正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三网融合”趋势使各个产业边界不断扩展,这让“传媒业”、“通信业”、“信息业”几乎成为可以互换的名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让各种文化思潮在手机上实现融合,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不仅是一个传播问题,更不仅是一个营销的问题,它更是一个文化的命题。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网络化时代,网络文化,特别是不健康的网络文化正在侵蚀着年轻的一代。表象上看,各色人等和力量在网络这个大舞台上倾情表演,网络文化在形式上大量推陈出新,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然而,这种繁荣景象的背后是靠大量的自发力量在支撑,人们醉心和沉迷的一些内容与党和政府提倡的主流文化价值观渐行渐远,尤其是80后、90后的年轻一代,似乎正在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渐行渐远,网络时代的文化精神处于非正常化的迷茫阶段。而此时的主流媒体,在草根崛起的开放的互联网时代却似乎逐渐丧失主流话语权。

    关于主流文化价值观的“缺位”,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理性力量都在努力探索。事实上,主流文化的缺位,不仅是话语权的缺位,也是市场的缺位。在探讨如何解决主流文化价值观“缺位”问题的进程中,“红段子”以独特的身份登临了网络文化舞台。从它产生的来源来看,它是由信息服务企业推出的一项品牌业务,不仅完全符合市场运作规律,而且完全符合大众传媒的要求。这项业务在内容上,第一次在网络媒体上将主流文化鲜明化、主题化、系列化。

    “红段子”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乃是其倡导的是一种与世界接轨的“低碳经济”理念,推动网络时代“人人都是读者,人人都是作者”的交互性的网络文化发展。也是信息服务企业利用自身的优势对应主流文化在网络媒体上暂时“缺位”现象而采取的“补位”行为。“红段子”的出现,解决了如何将主流文化更好地切入网络市场空间的难题。它摒弃了令人感到厌倦的说教式做法,以更符合现代传播特征的方式来传播文化精神,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来进行审美观念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进步。其延伸意义在于以其产业化推助社会就业与创业,并试图担当起阐扬国民精神与文化的载体重任。

    红段子:“信息力量”与“文化价值”的融合

    “红段子”的创新在于“三结合”:一是实现了党和政府倡导的主流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与信息高科技的结合。“红段子”首次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主流文化嵌入到了手机这一最为普及的新媒体工具中,紧密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特性及地方文化特性,努力从形式到内容对文化进行创新,使之更适合当今时代信息传播的特性,作为传统传播方式的补充和改造,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的强大“精神品牌”,让中国的文化在新语境中放射出更强烈的光芒。

    二是实现了全民参与的大众文化与信息服务产业化的结合。“红段子”不仅将主流文化作为一种元素纳入市场行为,还完全符合市场运作规律以及大众传媒的要求,并尝试利用新媒体完成一次信息市场生态的改变甚至平衡。它通过信息生产的组织层面的变革,将个人微内容的生产纳入到专业化和主题化的信息生产过程,使主流文化内容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变成畅销的信息产品,呈现给大众。这种创造多赢局面的努力,使它作为网络文化自觉的力量,在互联网舞台上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三是实现了信息服务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结合。“红段子”深深融汇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有着非常明显的短文特点,高雅文学包括诗、词、曲、赋等,民间文学“俗文化”从对联、诗钟、谜语、谚语到歇后语,这些朗朗上口的作品千百年来深受群众的喜爱,非常符合手机创作和传播的特点。所以,其一出现就抢占了移动互联网舆论的主导阵地。它依靠短信的日益强大的媒体作用,为消费者提供一个人人有文化、人人爱文化的消费环境。它既合乎了人们厌恶不良信息、人心向善的本能,又适应了现代人渴望沟通、交流、宣泄的心理需求,更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工作生活的需要,构成了独特的短信文化生态,成为引导通信文化健康发展的风向标,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内涵和动力。

    “红段子”的成功,说明它已经成为网络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之一,在融合时代发挥出创新的能量。它将冰冷的科技与文化承接,实现“信息力量”与“文化价值”的融合。

    三网融合下的主流文化振兴

    红段子作为网络文化自觉的力量,在互联网舞台上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在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不文明行为,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文明新风方面起到了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也得到了党和政府高层的高度关注和赞赏。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为红段子大声疾呼,他敏锐地抓住这一重要事件,从2007年至今多次对红段子作出重要批示:“手机短信对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性”,“红段子体现了精神文明与经济建设相统一”,“手机短信要服务于群众个人娱乐”,“红段子活动对时代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李长春同志对红段子的推崇,也成为红段子推进新媒体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次又一次推动着红段子在全国的广泛传播。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也对红段子平台赞许有加,他认为可以以红段子推动网络民主建设,构建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建设性的网络民主新平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还亲自发送红色短信,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在中央文明办、中国移动举办的全国“祝福祖国”文明公益短信传递活动启动仪式上启动按钮,在中国网络文化史上写下重彩一笔。

[1]  [2]  编 辑:张翀
关键字搜索:红段子  三网融合  
相关新闻
每日新闻排行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