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成功将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http://www.cww.net.cn 2010年1月18日 08:28 新华网
作 者:李清华 唐振宇
新华社西昌1月17日电,1月17日0时1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卫星组网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据中国卫星导航工程中心负责人介绍,我国正在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COMPASS,中文音译名称为BeiDou)建设工作,规划相继发射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此前,已成功发射了两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一颗卫星为静止轨道卫星。按照建设规划,2012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首先提供覆盖亚太地区的导航、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2020年左右,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两种服务方式,即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开放服务是在服务区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米,授时精度10纳秒,测速精度0.2米/秒。授权服务是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信息。 据了解,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广泛用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我国高度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一直努力探索和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2000年,我国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这一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和北京奥运会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次发射的卫星和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22次飞行。 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和发展日臻成熟 新华社西昌1月17日电(记者李清华)我国成功发射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后,中国卫星导航系统专项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自建成投入运行以来,已成功应用于水利、渔业、交通运输、应急救援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日臻成熟。 我国正在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目标覆盖全球,规模庞大,整体性强,技术难度大,是大型复杂航天系统工程,是国家整体科技和工业水平等综合国力的象征。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必将带动原材料、元器件等基础工业能力提高,锻炼培养出一批高水平人才队伍,进一步推动我国科技和工业水平的整体跃升。 这位负责人表示,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发展和应用,将对全世界开放,为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免费服务。我国将积极与世界各国开展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各卫星导航系统间的兼容与互操作,推动卫星导航技术与产业的发展;我国将自主建设和运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独立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和国际电联(ITU)框架下,我国将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世界各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兼容与互操作,使所有用户都能享受到卫星导航发展的成果;我国还将积极稳妥地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与发展,不断完善服务质量,并实现各阶段的无缝衔接。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积极备战“嫦娥二号”发射任务 新华社西昌1月17日电(记者李清华)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负责人17日表示,在成功完成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任务后,他们便迅速投入到“嫦娥二号”卫星发射的各项准备工作之中,并有信心、有能力像“嫦娥一号”一样,圆满完成计划在2010年底的“嫦娥二号”发射任务。 我国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于17日凌晨成功发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负责人在卫星成功升空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这个决心。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两年多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先后完成发射场空调系统、常规加注系统、氮氧站等一系列设备改造项目,测控通信系统更新大量设备,以适应“嫦娥二号”卫星发射任务需要。与此同时,针对“嫦娥二号”卫星及其运载火箭技术状态的变化情况,中心组织科技人员开展分析研讨,修订试验文书,优化测试流程,广泛开展针对性训练,掌握设备状态,培养出一大批执行卫星发射任务的岗位技术能手。 为进一步提高星箭产品质量及发射任务全过程的管控能力,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继通过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推广应用之后,根据适应“嫦娥二号”卫星发射任务的需求,又着手建设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目前这一体系已在该中心航天发射任务中投入试运行,目标是打造成为现代化的绿色生态型航天发射场。 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2009年底对外宣布,“嫦娥二号”卫星已突破地月转移轨道发射、X频段测控、近月捕获、环月飞行轨道控制、深空测控通信及高分辨率立体相机研制等六项关键技术,预计于2010年底发射升空。作为中国绕月探测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主要目的是为“嫦娥三号”任务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 “北斗”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新华社西昌1月17日电(记者李清华)在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之际,刚刚荣获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现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将在环境、交通、物流、水文、测绘等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中发挥巨大作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年已八旬的孙家栋院士介绍说,中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结合国情,科学、合理地提出并制订自主研制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三步走”规划:第一步是试验阶段,即用少量卫星利用地球同步静止轨道来完成试验任务,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积累技术经验、培养人才,研制一些地面应用基础设施设备等;第二步是到2012年,计划发射10多颗卫星,建成覆盖亚太区域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三步是到2020年,建成由5颗静止轨道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网而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据了解,2000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建成运行,并成功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顺利完成“三步走”的第一步。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处于第二步的关键阶段。孙家栋说:“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卫星组网正按计划稳步推进。对于既定目标,我们更加胸有成竹。”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包括空间组网卫星和地面应用两大部分,是一项复杂庞大系统工程。孙家栋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范围非常广阔,它将在环境、交通、物流、水文、测绘等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中发挥巨大作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可能成为推动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亮点和新的增长点,再过几年,人们会发现一些今天没想到的新的应用领域。他希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地面应用系统建设相关单位以及有兴趣参与的企业能及时起步,加快速度研发保证用户应用的完整的卫星导航地面支持设备,促进中国卫星导航应用产业链尽快形成。 作为我国权威航天专家,孙家栋说,后续组网卫星的研制正按计划推进,加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地面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设备研发,已是当务之急。只有“天上地下”统筹发展,才能发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大效益。但与空间部分相比,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地面应用建设部分,目前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地面应用要研发许多设备,还要建设一些基础配套设施来保证相关设备使用。 孙家栋表示,国家应尽快出台支持卫星导航应用这项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应政策、法规、制度,以引导、鼓励和吸引中国更多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地面应用的产业链建设,让天上的卫星和地面的应用协调配合起来,“推动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尽早、尽快发挥出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编 辑:颜溢辉
|
每日新闻排行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