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滚动新闻 >> 正文
 
图文:中兴TD网规网优总监顾巨峰
http://www.cww.net.cn   2009年7月22日 12:08    通信世界网    

    通信世界网(CWW)7月22日消息 在今天的2009TD-SCDMA网络规划与优化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将针对TD网络规划/组网以及网络优化经验成果进行交流与探讨,同时还将对目前TD组网建网过程中网络规划优化中的不足进行总结。通信世界网将进行全程直播。

    图为中兴通信TD网规网优总监顾巨峰

    顾巨峰: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大家探讨一下TD网络智能优化的题目。因为TD网络实际上从整个产业的成熟的时间来讲,时间相对来比较短。因此,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来讲,为TD网络提供比较高的智能话的优化这样一个工具来讲的话,相对来讲前期不是特别完善。中兴在TD网络的智能优化做了相当多的工作。我们认为一个网络的优化需要借助于比较智能的,比较系统化的工具为网优工作提供一个比较好的支撑。我今天的题目主要是介绍三个大的工具,都是中兴公司独创的几个工具。

    第一个是全网自动邻区优化。第二个工具叫NES网络硬仿真系统,第三是MR/CDT的工具。关于全网自动邻区优化是这样的,因为目前TD的协议不像WCDMA,是支持一个检测级这样一个功能概念。目前TD这个协议终端只能测量系统自己配置的邻区,系统的协议不支持终端通过非定义的测量,也就意味着系统是不可能通过检测级这个功能提供一种自动的邻区优化功能。目前在WCDMA可以利用检测级功能实现自动的邻区优化。实际上我们目前在TD领域内来做这个邻区优化,实际上第一个是基于前期的邻区规划,基本上基于仿真来做。后续的优化只能通过路测,局限性比较大,效率本身也不高。第一个,你这个测试必须是在道路上测,很多测试如果不在道路上测不的到。另外,大量的邻区优化还是不应该通过路测实现,这样整体效率上也会有所牺牲。

    基于这样一个背景,中兴公司专门开发了一个全网邻区优化的功能,这个功能是通过几个方式实现的。第一,我将我通过规划尽量多的邻区放在里面,把这些后选的邻区在我们OMC里能够动态的导入到我前台里,通过轮循的机制,这样这些轮循的邻区实现到邻区的配置里,这样终端就能够实现对这一部分邻区的测量。通过测量报告报上来。通过这样一个轮巡把你尝试想加的邻区都加一遍,把所有测量数据通过网管统计上来,动作一个后处理的工具来分析,分析得到一个最终的结果。这个结果就能对你的邻区优化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建议。

    这里面网管能够通过一个自动的调动任务把你已经规划好的侯选邻区,这个侯选邻区包括3G系统邻区,以及2G系统邻区。你导进去,网管生成一个任务,他能自动的轮循,经过一周两周或者更长的时间,统计的数据导出来以后,通过一个后处理。我们有一个工具对这个数据进行轮循。这个就是一个后处理工具,通过测量处理以后能够对现有的邻区配置给出一个加以,这样对全网邻区优化来讲弥补了目前协议上对不支持功能的缺失通过这样一个工具来实现。这样对目前TD网络的邻区优化也会有一个质的改变。会从比较传统的手工的方式,目测的方式能够实现基于全网所有用户的测量,一个真实用户的行为来为整个网络的优化提供一个数据上的支持。

    第二个我想介绍的工具叫NES。这是一个什么系统呢?实际上是这样的,这样跟前面讲的全网邻区优化系统从机制和我们的实现初衷来讲也有异曲同工之处。目前,所有的网络仿真,比较传统一点的方法,更先进一点的基于射线跟踪,这两种方法都有很大的局限,传统的模型校正都是通过下行实现的。下行有两个局限,他们无法实现并行测试的同时获取单网覆盖数据。要么通过串行的测试获得完整的代码数据,或者通过并行的测试获得一个覆盖数据。这个矛盾鱼与熊掌是不能兼得。要么通过并行提高效率,要么通过串行牺牲率获得数据。

    这样在我们通过仿真来实现规划的时候,就会有一个瓶颈,可能大量的方针基于一个规划的模型来做的,这样的话,实际上很多规划方案的正确性和适用性就会一些折中。针对于TD系统有两个大的原因,我们有一个专门专利的技术来实现一个并行测试这样一个仿真系统。第一个TDD上行的覆盖完全可以反推下行覆盖,这个跟FDD相比,它可以更精确的保证呼应性。第二个,通过上行测试获取下行数据这样一个概念。通过上行测试能够避规下行测试的模式带来的一个问题。因为上行测试的时候,你只有一个发射机。下行测试是多发单收,一定会有同名干扰。我行测试完全反过来,是一发多收,因此,能够很好的解决并行测试的问题。这是下行无法实现的。

    中兴针对这个开发了两个版本应用于不同的阶段。第一版本是1.0版本,它是一个应用于网络规划的工具。这个工具是有一套移动的发射机,同时,开发了很多小型化的固定接收机,做测试的时候,这些固定接收机需要挂到一个站址上,这样的话,这个接收机能待机一个月。因此,你可以分批的把小的接收机挂到你期望挂站的地方去。你比如你挂了一百个站或者两百个站,做一天的测试就能够把所有基站的测试数据提取到。

    整个数据接收完了以后,能够得到所有你期望建站的数据处理,相当于你能够拿到每一个站的传播特性的数据。基于这个做后续的规划建设的时候,你的依据会非常准确。你知道在这个网络还没建成之前,我就知道这个网络建成以后会是一个什么效果?它的规划方案的精确度就跟以前有一个负责质的飞跃。而且它不像射线跟踪的方式,非常大的依赖于本身的准确度,大量成本的支出,预算量也不像射线跟踪一样需要耗费这么大的预算量。

    第二个版本是1.1版本,这两个版本是一个本质上的不同,不是一个功能上的添加。1.1版本实际上就只用到了一个移动的发射机。1.0版本里的固定接收机被我们真实的TD基站替代掉。因此,这个工具是定位在网络优化阶段。网络建成以后,我这个工具做这样一个上行测试能够得到所有基站的下行代码完整的覆盖。这个相当于TD网络建成以后,做覆盖优化的时候会非常的便利。比如拿这个发射机从晚上11点到第二天早上六点,跑一个晚上,我全网的数据都拿到了。白天做这个数据分析。比如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可以分两个片区,但是一般的城市一辆车一个晚上全跑完了。这样后续做优化的时候就会比较方便。

    说一下1.0版本,它能够实现什么呢?能够实现批量的模型的校正。这个功能我们在福州市做的功能验证,在贵州省公司和吉林省公司做了基于这个系统的真实规划项目。做下来发现设计的方案精度非常高,跟省公司交流发现,我们提出来的加站或者一些设置和建议的时候,能得到很大的共鸣是什么呢?就是你提的这些问题在我的2G网络里已经碰到了,意味着你做的仿真规划能够体现出你今后的网络是什么样子,你一些弱的点,需要增补的点它在2G网络里已经遇到的问题。TD没近起来之前已经遇到这些问题。因此,它跟传统的规划设计方法有一个质的飞跃。

    另外,你每一个模型都是确知的,这样可以在设计阶段对每一个站点,每一个小区的添会的参数设置做出一个比较精确的设置和规划,这样后期做网络开通设计的时候就可以为每个站点提供个性化的设置,去降低后续优化的难度和收敛的速度。我们做“黄蜂窝”的规划的时候,方向角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的,方向角基本上是0度,120度,240度,或者反过来。倾角一般也是很统一的,针对一个城市可能是4度,6度或者8度,不会对每一个站点做单独的设置。依靠站点设置以后,通过优化不断的调整这个参数的配置优化,这样的话我们能够把这个工作往前挪,极大的降低了后续做优化的效率和效果。提前做。1.0版本定位在网络规划阶段的智能化的高效工具。1.1版本针对网络已经建成以后,它能够提供一个高效的测试方法和数据后处理的方法。通过这样一个晚上的测试,把全网的数据拿到以后,它拿到的数据都是完备的,每个小区覆盖都是完备的。不像传统的下行测试,目前用路测仪跑TD的测试,你跑出来的所有数据都是最优覆盖数据,你拿不到一个小区越区的覆盖,越了两个小区,越三个小区的数据,你做下一个测试是拿不到这样的数据的。所以,你拿到的所有覆盖图都是不完备的。因此,做的相应的统计和计算的时候都是不完备的。通过这个测试完了以后,它能够拿到全网所有小区的完备的数据,因此,能够对越区覆盖的分析等做的非常清晰。甚至它可以通过对一个理论的C点的计算来知道你在这个地理点上能够获得的真实的CDI是什么样的,都能够算得很清楚。

[1]  [2]  编 辑:张翀
关键字搜索:中兴  TD  优化  
相关新闻
每日新闻排行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