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福布斯》杂志网络版今日撰文指出,随着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对智能手机的越来越痴迷,全美库存减少订单上升,半导体行业开始触底反弹、显现V形复苏的迹象。
商业环境得到改善
与互联网息息相关的全球经济依然存在,电子设备生产行业也在经历低谷之后,开始呈现V形复苏。尽管大多数芯片制造商迄今业绩都有适度改善,分析师预测仍认为这个行业还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但强劲反弹的苗头正开始显现,这势必显著推动对全行业的良好预期。专有内容芯片库存有望率先突出重围,也许会很快恢复到去年夏天销量暴跌以前的水平。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发布的4月份制造业数据显示,全美商品库存大幅减少,订单明显增多,这扫除了业界多数人的担忧。在海外市场,中国和印度两个新兴经济体的率先复苏预示着商业环境得到改善,这很大程度上同上述两国的国内消费和基础设施投资拉动有关。
这些迹象给高科技资本产品(无论是企业产品,还是个人消费产品)即将显现的反弹定下了基调,发展中国家不再局限于成本和功能性都较低的产品,在经济陷入衰退的情况下,此类产品一般会旺销。随着发展中国家收入增长速度快,这些新兴经济体便与发达国家一样,成为电子设备的购买者。
康宁公司CEO魏文德(WendellP.Weeks)上周表示,市场对液晶显示器的需求远远超出预期,该公司电子玻璃嵌板仍会延续供不应求的局面,这种趋势将至少贯穿于第三季度始末。今年4月份中国、日本和美国液晶电视销量同比分别上升77%、18%和9%,在销售回升的情况下,玻璃嵌板库存大大下降。
将经历长期稳定增长
与此同时,上网本、智能手机和普通手机持续热销的态势。电子零部件行业的其他重要指标也呈现出同样的回暖迹象,全球芯片封装测试设备巨头库力索法公司两周前提高了对下一季业绩的预期。尽管库力索法在全球市场上已不再与康宁是竞争对手,但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以来,他们往往会在不利的商业环境下频出惊煞业界的大手笔。
尽管如此,投资者的质疑仍在继续,对半导体行业的整体负面看法几乎同1992年春夏时一样,当时,半导体行业同样在经历了长达数年非常痛苦的停滞以后走向复苏。随着华尔街改变了原有的态度,大量科技分析师和投资者离开了半导体这块运动场地。当然,眼下对美国芯片库存做出积极的预测恰是时候,他们由此享受到与其他行业一起复苏的待遇。
通过分析当前半导体行业动态,不难看出短期内反弹不会呈现强劲势头,但长期稳定增长仍是不争的事实。首先,自从2000年春天股价暴涨以来,半导体行业一直在经历着内部重组的重大变革。当时,半导体行业股票全线飘红使芯片制造商的股价涨幅是1991年低谷时的10倍。
随着IT业逐步走向成熟,办公自动化和消费产品在过去几年间不断推动市场需求,半导体产品售价一直面临压力,而整个亚洲地区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加入者。这便要求美国主要半导体制造商进行重组,削减开支,减少投资和规模,这一卧薪尝胆的过程使得整个行业进入为期两年的蛰伏期,直至2008年初整体经济趋于动荡。
智能手机力挺长期需求
另一个表明当前环境适于投资的因素是,高速互联网接入向无线、便携式通讯设备的过渡,这种设备可以接收、编辑和发送丰富的媒体信息。智能手机的旺销注定成为半导体需求的长期驱动器,这种情况同个人电脑在1980年左右对半导体行业的贡献相似。
智能手机的功能不仅越来越强大,存储空间越来越大,具有摄像、全球定位和触摸屏等附属功能,而且它们正展现出经典的价格功能曲线。迄今为止,在将新的电子性能快速融入日新月异的消费模式的经济划算产品包方面,博通公司可谓全球领先者。
同个人电脑一道,这种趋势刺激市场对一款创新性新设备的零部件需要,这款设备注定会像手机在过去25年走过的历程一样,成为无处不在的个人产品。中国和印度市场对智能手机的需求简直让人难以置信,更不用提这些厂商在全亚洲的地区供应链合作伙伴。
个人电脑销量一如既往的火爆,不断攀越一个个关口,从年销量1亿台到2亿台,再到今年的3亿台,而手机早在5年前便突破了10亿部的大关,目前正向20亿部的目标挺进。由于智能手机显示声音和纯文本模式,市场对芯片的需求将不断攀高。很多半导体制造商现在可谓为了获取最大利益想尽一切办法,这一姿态是他们在为iPod和早期智能手机提供服务时所未提倡的。
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现在,无线网络基础设施正进行大规模升级,以适应Net3.0对高速、安全以及丰富的媒体的需要,随着云计算的不断发展壮大,有线网络的进化升级速度也呈加快趋势。虽然与因特网并非完全不同,但云计算意味着要在更大程度上依靠所有类型的网络,将触角延伸到整个工商界以及一个更有力政府的各个角落。
这就提高了对更为强大的装载芯片的服务器以及安全性更高,能够实时采取防御措施的网络基础设备的需求。Altera、Xilinx、NetLogic以及Broadcom是其中受益最大的4家公司,尤其是NetLogic在安全领域获得的益处。据悉,NetLogic刚刚宣布了一项收购行动,进一步巩固其统治地位。
由于在服务器方面加大投入以及对一流笔记本的需求增长——康宁在上文提到的LCD玻璃需求增长意味着消费者对笔记本的需求呈增长趋势——英特尔势必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相比之下,他们的夙敌AMD已经完全“出局”。英特尔当前的市场规模已经足以让我们回想起此前兴盛时期的任何时刻,这其中当然要排除上世纪80年代晚期和上世纪90年代晚期这两个萧条期。在两个萧条期之后,英特尔出色地阻止AMD进行此前同意的第二来源生产加工,并且没有违反相关法律的规定。
在漫长的联邦以及加利福尼亚州法庭大战之后,英特尔被迫于1992年同意AMD拥有进行逆向工程的权利,但AMD花了整整6年时间才生产出具有相当竞争力的产品。在此后的6年时间里,AMD在技术革新方面彻底超过英特尔,生产出世界上第一个能够与微软产品兼容的64比特微处理器,相比之下,英特尔则在追求一项替换技术——Itanium,并最终走进死胡同。
利润反弹几无悬念
AMD董事会随后按照一些大股东——特别是政府退休账户管理者的要求,将创始人杰里·桑德斯(JerrySanders)扫地出门。在此之后,AMD又从外部聘用其新主席以及CEO,也就是一名摩托罗拉高管。
这名高管虽然拥有大公司管理以及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的经验,但对于新产品开发却缺少足够的远见卓识。依靠此前的管理团队在英特尔处理器平台上进行的引人瞩目的革新——引入了第一个双核64比特处理器,当前市场上所有PC的基础——AMD又坚持了一段时间。然而,AMD的沟渠最终走向枯竭。相比之下,英特尔却在一名新CEO的带领下苏醒并实现复兴,除了与苹果这个令人垂涎的业内巨头合作外,英特尔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将AMD远远甩在后面。
现在的英特尔已重新占领技术高地,成为45nm晶片加工以及一种新内部结构的统治者,45nm晶片加工与新结构合二为一意味着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功能更为强大的新型芯片,同时可以在市场上以更高的价格销售。从服务器开始,这种新芯片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台式机、笔记本以及重量称不上超轻量级,功能也并不非常强大的上网本。在新型芯片带动下,英特尔得以重塑上世纪70年代晚期的辉煌,利润率也提高到令人羡慕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