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吴玉蓉
“你有孩子吗?”
“如果你有孩子,或今后有孩子,我想你能够理解家长对互联网有害信息传播的担忧和关切。”
这是昨天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回应英国记者对于中国新售电脑须预装上网过滤软件质疑时作出的回答。
“绿坝-花季护航”,一天前,或许你还不知道这是何物,昨天,随着工信部的一纸通知,它已一下成为网上热词。“拦截色情内容、过滤不良网站、控制上网时间、查看上网记录”,尽管各方对相关部门的初衷无可非议,但对于安装的方式及是否触及隐私还是引起不少争议。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顾骏教授接受早报采访时表示,在计算机中强制预装上网过滤软件的行为,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在舆论的一片质疑声中,昨天深夜,工信部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称,由政府出资提供过滤软件供社会免费使用是国际通行做法,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影响,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更为关注的是,工信部在这段采访中还作出特别说明,负责人称考虑到不同层次用户的实际情况,软件运行环境对计算机配置要求低于目前市场主流产品,并可由用户自行选择安装与否,同时对用户上网行为不进行任何监控,也不搜集任何用户信息。
而在此前的通知中,工信部还明令,逾期未预装、不按时上报、虚假上报和拒不上报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责令其限期补报或改正。
多数网友认为效果一般
昨天,工信部在网站公布《关于计算机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通知》(工信部软[2009]226号)。
根据该通知,计算机生产及销售企业应于6月底完成“绿坝-花季护航”软件预装测试等相关工作,7月1日后出厂和销售的计算机应预装“绿坝-花季护航”软件。
通知对预装位置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必须装在计算机硬盘或随机光盘内,且在恢复分区和恢复光盘中作为备份文件。
此前,几部委已要求全国各地中小学的联网计算机5月底要安装该软件,而所有进入“家电下乡”目录的计算机也已预装该软件。
在担忧究竟能否达到预期的功效后,另一个质疑随之而来:是否触及隐私。
截止到昨晚6点,搜狐网有1万多名网友参加了调查。在关于“工信部要求新售电脑预装上网过滤软件,你认为是否侵犯隐私权?”的提问中,有83.84%的网友回答为“是”。对于“你认为安装上网过滤软件能否有效预防未成年人浏览不良网站?”的问题,74.35%的网友认为“不能”。
事实上,关于绿色上网软件的推进有关部委在两年前便已展开。
早在2008年5月14日,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发布《关于“绿色上网过滤软件产品一年使用权及相关服务采购”竞争性谈判结果的公告》。成交供应商的是郑州金惠计算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与北京大正语言知识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同年7月,两家成交供应商项目负责人和主要项目人员共同组成绿色上网过滤软件项目工作组,全面负责研发、推广及相关服务工作。
10月8日“绿色上网过滤软件试点测试启动仪式”在郑州举行。
普通用户卸载有点难
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是,软件的功效究竟能达到什么程度?
昨天,北京大正语言知识处理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该项目客户服务及技术支持的狄宇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北京大正和郑州金惠两家公司在“绿坝”软件开发上是首次合作,也经过了公开竞标。两家技术各有所长,正好互补。
狄宇说:“比如‘黄色’,到底是说的是‘颜色的黄色’还是‘色情的黄色’,软件可以结合整篇文章进行判断,从而作出是否过滤的决定。”而郑州金慧公司擅长图像处理。狄宇说,“这是有技术难度的,还没有成熟的产品,处于初级应用阶段。”对于不良网址数据库,据狄宇介绍,软件有100万级数据库。“没有任何一款软件可以做到100%的拦截。”
被预装了绿色上网软件是否影响电脑运行?有专业网友作出了答复:
开机自动启动,运行进程共四个:共占用内存49676,接近50M,超过绝大多数杀毒和安防软件系统内存占用;用其自身所带的卸载程序进行卸载,有两项服务确实被卸载,但是写入驱动的文件,以及绝大部分的dll文件安然无恙,至于修改过的文件,自然不可能恢复原样。从上述测试来看,此软件对系统资源的占用是巨大的,会严重影响到一些用户的正常使用。会让一些不熟悉电脑网络设置的人群深受其害。对于安装环节,双击运行安装程序,会强行安装到系统盘,不可自定义安装路径。
对于“绿坝”软件是否可以卸载的问题,狄宇对记者表示,现在从网上下载的是可以缷载的,但7月1日之后预装的是否可以卸载,他并不确定,“这个由工信部确定”。
现在免费一年后难说
该软件将来是否会收费或许将直接决定其最终的命运。
据了解,图像过滤软件“金惠堵截黄色图像及不良信息专家系统”和文字过滤软件“花季护航上网管理软件”两款产品被工信部以总价4170万元的价格买下,两款产品最终组合成为“绿坝-花季护航”。社会可免费使用一年。一年后,政府是否继续买单?工信部办公厅新闻处处长王立健昨天表示,按通知说,先一年免费了,“一年之后,再说。”
在某网站的调查中,九成以上网友表示,一年免费期后表示同意付费使用的仅占2.62%,还有3.53%回答为“先用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