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席大伟
一边是宏伟的数字电视推广蓝图,一边是屡屡出现的用户接受尴尬;一边是“数字电视是公共服务,是惠民工程”,一边又是“许多省、市的数字电视主终端收费标准都在每月20元以上,不少地区副终端也要收费”。
是什么造成数字电视推广和使用的冰火两重天?
从3月22日召开的CCBN2009数字电视中国峰会上了解到,今年将加大对数字电视的投入力度。专家表示,目前最要紧的是出台必要的措施,提高数字电视内容和资费的市场透明度,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推广屡遭尴尬
传统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转换,不仅是家庭娱乐的升级,更肩负国家信息化的使命。但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在全国一些地方,数字电视推广受到当地用户的质疑。
据《京华时报》报道,福建莆田市在全面推广数字电视的过程中,遭到了用户质疑。有用户表示,在推广过程中,采取了关闭模拟信号的方式,使用户失去了选择权,同时,数字电视资费比模拟电视更高,而且每台电视单独收费,但是,使用中出了问题却无人负责维护。
同样是3月份,据《楚天都市报》报道,武汉市在推广数字电视的过程中,遭到了市民大量投诉,其中数字电视收费问题成了今年3·15投诉的主要问题之一。去年8月份,武汉有线曾有一天接到1500多件投诉(包括故障报修)。
看数字电视成本过高一直都是一些地方电视用户反映最强烈的焦点问题之一。不少网友在新闻跟帖里晒了本地数字电视使用的相关收费价格。从网友提供的数据来看,各地数字电视上相关的机顶盒、智能卡、基本收视维护费等内容收费完全不同。以一个机顶盒为例,有的地方卖300多元,在另一些地方却可卖到500多元。
缺乏市场化机制
数字电视的推广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屡遭质疑显示了数字电视在推广、资费、内容等方面做得还“不够格”,缺乏透明的、市场化的机制。
以福建莆田为例,数字电视推广已经进行了半年多,但为何20万电视用户仅2万转换为数字电视用户?真正的原因或许就像市民刘进丰所说的那样:“按常理,技术越进步,成本应该越低,使用越便宜,广电部门不能凭借其垄断地位,要求用户接受数字电视这种毫无选择权的服务,同时又要承担过高的价格。”同时,这也与广电部门和数字电视运营方在当地的独家垄断地位不无关系,百姓的收视选择权在模拟电视转换为数字电视过程中被无情地剥夺了。
业内人士称,单是新入网用户的缴费、老用户多缴的收视维护费和机顶盒的销售收入,很多地方广播电视管理部门和数字电视运营商就能多收入上亿元。因此,在巨大的盈利空间下,所谓的惠民工程渐渐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当然,相关部门投入了很多资金,向数字电视用户收取一定数量的资费是合理的。但是,既然推广数字电视是一项惠民工程,政府相关部门就应该公布其投入成本,引入价格透明机制,不要让用户交得不明不白,甚至连选择权都丧失。有专家表示,既然在数字电视要不要收费,什么价格最合理等问题上存在着争议,那么,是否物价局应该考虑听证会制度呢?
新消费体验须注重提高满意度
提高数字电视体验的满意度,使数字电视巨大的投资“物有所值”。
在CCBN2009数字电视中国峰会上,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相关人士表示,广电将加大对数字电视的投入力度。然而,数字电视推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使人担心,如果在数字电视的收费、成本等问题上没有建立透明的机制,如果没有在推广上形成民主化和人性化的方式,如果没有差异化的内容支撑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那么在数字电视上巨大的投入,是否有资源浪费的可能?
数字电视创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这实际上并没有提高生活质量,从目前推广来看,数字电视给百姓带来的是一连串的困惑,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尼尔森调研公司市场人员这样评价:“电视作为体验消费品,百姓的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不仅仅是费用,主要是体验”。
所谓“体验”,就是数字电视提供给百姓的服务。与数字电视相比,“三网融合”将催生大量的新型消费需求,创新百姓的生活工作方式,但是必须注重用户体验。
当然,在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的过程中,技术并不是难以逾越的鸿沟,关键问题是要增强服务意识,而服务要落实到细节。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加强对数字电视推广的管理力度,杜绝部分地区利用管理漏洞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