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星微董事局主席:用技术创新化解危机
2009年3月10日 08:07    21世纪经济报道    评论()    
作 者:郑迪

    产业振兴不能只扩大规模

    《21世纪》: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提出了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以及包括电子信息产业在内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你怎样看待这些对IT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效果?

    邓中翰:在国家“十一五”规划基础上出台的信息产业振兴规划,方向肯定是对的,但是具体怎么做,还要好好考虑。如果今后还是采用重复建设,单纯依靠扩大规模,或者简单引进的快速建设,不但对国家和地区资源是一种消耗,对于产业的升级以及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也是不利的。

    也许在一些我们国家较为落后的产业里,一些非信息产业的其他振兴计划中,可能这种规模扩张的做法会快速产生效果。但是针对信息产业的振兴,要特别重视中长期的战略布局,而不再是简单的规模扩大。

    简单的扩大生产规模,会把大家带入到一个竞争的红海。

    另外,我们今天的振兴计划比较全面,我希望能够进一步突出重点,要把一些关键产业的引领作用和它的基础性作用体现出来。比如说,集成电路、数字电视和下一代通讯,这几个领域里面,要重点地去发展,国家在振兴资金上要有更多扶持。

    我觉得国家在整个信息产业的布局还要突出重点,需要引领。像美国当时几个专项都做对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大型计算机和软件服务、通讯等,这些不光使得信息产业自身得到发展,也带动了相关社会经济的大发展。

    《21世纪》:你认为后续的细化政策以及具体推动应该如何进行?

    邓中翰:信息产业不同于其他的一些产业,它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它会提高其他产业的效率,也会提高我们整个社会的效率。

    回过头来看,我们看美国在经济发展中解决掉很多重要的技术问题。航空、交通,后来的通讯,以及再后来的互联网等等,它使得整个美国的竞争效率远超过了很多其他的国家,所以它一直称为强国,并且摆脱了在经济发展遇到挫折时期以及危机时期这样的困扰。

    我们可以看到,在政府四万亿刺激计划的后续实施细则中,国家对各行业的自主创新扶持陆续都有了新的办法。原来是靠引进、加工生产、扩大规模、出口、廉价劳动力、低价进入国际市场,今天我们看到不仅仅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更好的通讯网络、更先进的互联网、更精密的芯片,都在自主创新的推动下诞生。

    我希望在四万亿政府刺激计划推动下,能够逐渐地把我们外向型的经济转向内需市场,逐步建立自主标准、自主产业,同时把自主产业做大以后,再进一步的出口。那时出口就不再是一个劳动力资源转换价值的出口,而是上面有大量附加值的出口。

    半导体业也要“又好又快”

    《21世纪》:具体到半导体产业来说,你如何看待半导体产业目前的发展形势?

    邓中翰:中星微在某些出口的单子上的确受到了影响,但是在内需方面正在进一步地扩大订单。我们今年监控芯片的市场发展很好,弥补了我们在国外电脑多媒体芯片销售不佳的问题。

    不过,对于有些盲目粗犷型扩张的IC企业来说,订单锐减、人员设备厂房开销大,就会出现很严重的资金问题,也就不可避免地抑制了其继续创新发展,这样面临的形势就会很严峻。

    我觉得,无论是高科技企业还是传统企业,首先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又好又快,并且保证现金流的稳定;另外,一定要不断寻求创新的方法。

    《21世纪》:作为半导体行业为数不多的全国人大代表,你对促进国内半导体业整体发展,有何建言?

    邓中翰:事实上,《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已经确立了完善产业体系、立足自主创新、以应用带发展为今后三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三大重点任务。其中也特别明确了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创建核心竞争力作为产业振兴的中心工作。

    真正能够帮助企业顺利走出危机、走出低谷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是持续的创新能力,半导体产业也是如此。而要保障这样的持续创新能力,就需要国家对半导体领域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支持和保护政策,通过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

[1]  [2]  [3]  编 辑:张翀
关键字搜索:中星微  信息化  危机  
[ 本站暂时关闭评论 ]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