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度文章 >> 运营 >> 正文
国内RFID产业遭资本冷遇
2008年5月22日 08:44    新浪科技    评论()    
作 者:上海证券报记者叶勇

    据其介绍,在电子标签芯片生产上,国内一般企业干不了,因为动辄就是几百个亿的投资,国内没几家企业有这样的资本实力。而芯片与天线结合的技术,我们也做不了,往往需要从德国、奥地利等国家进口设备。生产工艺也有一定差距,包括封装设备。

    “特别是在控制模块部分,即编解码的模块,用于数据解析和发送,国内企业能做自己产品的没有几家,大多是从国外买来,自己组装。在读写器价格上,国外好一点的要两三万块。如果国内能掌握核心模块技术,就能自己生产,价格能降到2000块左右。”欧阳宇说,“目前外企占据强大的优势,一提起芯片,大家会想到德州仪器、飞利浦、UPM等国外巨头,但是国外公司产品的价格相当昂贵。可以说,两年之内中国企业不占领市场,我们的市场就会丧失殆尽。”

    谢颖则认为,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自己的芯片,目前在技术成熟度上与国外仍有很大差距,大多数读写设备、标签要采购国外芯片。但国内企业也有自己的优势,国外企业对我国国情和人际关系不了解,我们企业可以自己做适合细分行业应用的系统集成和解决方案

    在国外企业的专利权阴影下,国内企业难免动辄得咎,甚至屡屡被国外大公司指称抄袭外方专利技术。深圳先施科技总工程师倪荣生认为,在全国的众多的RFID企业中,各种代理或外企分支机构和系统集成与应用系统开发企业占到近90%,真正从事RFID的核心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企业不到10%,这是中国RFID产业最薄弱的环节。

    易观国际分析师夏雨指出,RFID从行业来看,分为芯片制造、封装、应用三个阶段,芯片制造在中国是弱项,我们所做的主要集中在应用阶段。

    而在崔建国看来,我国目前的应用较低级,系统集成商水平差,应用技术差。在美国,系统商和客户共同研发,流程由客户提出,这样能够做到完全贴近客户的实际需要。

    成本:居高不下难上批量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标签成本问题是影响RFID技术推广的重大因素之一。欧阳宇认为,能否推广的重要原因在于成本能不能降下来。“两块钱一个贴在茅台酒上没问题,贴在牛奶上、烟上就有问题了,成本降不下来,规模化应用有问题。”

    不过,谢颖却有不同的看法,“国外企业的芯片利润并非最厚,关键在于能否实现批量,实现百万级的进口自然能实现成本下降和标签价格下降。从总体上核算,标签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效率和效益,所以是值得的。”

    远望谷总经理陈长安表示,要降低电子标签的成本,可以从电子标签的结构上拆分一下。对于无源电子标签来说,主要就是标签芯片、将标签芯片直接封装到印刷天线上的FlipChip工艺及标签天线的制作成本。应用需求还会对电子标签提出一些附加的环境适应性要求,比如温湿度、使用寿命、抗辐射及老化,以及其他诸如防拆、防盗等要求。这些附加要求往往会大大增加电子标签的成本。可以说,应用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当一种需求达到稳定状态后,产品经过上批量,才可能实现性能稳定和价格便宜。

    对于行业应用,易观国际在其发布的季度报告中则建议,零售行业应用RFID应该与条码技术相结合——在托盘和包装箱上使用RFID标签,以实现大量商品的快速进出库及库存管理;在单品上使用条形码,以满足销售的需求。随着标签价格逐渐下降,行业应用环境的逐步完善,RFID在我国零售业中应用将逐步增加。我国零售业应该把握时机,在供应链上使用RFID,在商品销售上使用条码技术,将两者的优点相结合。

    -名词解释

    所谓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是一种通过射频信号空间耦合实现信息传递从而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其源于二战期间飞机之间的敌我识别应用,近年在技术及成本、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刺激下,RFID技术逐步进入大规模商用化的前期阶段。

    最简单的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Tag)、读写器(Reader)和天线(Antenna)三部分组成,同时加上软件和硬件的支持。由于具有高速移动物体识别、多目标识别和非接触识别等特点,RFID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得到IT行业普遍共识的是,射频识别标签(RFID)将成为自手机出现以来下一个普及率最广的无线技术。

    目前国内低频(125KHz)和高频(13.54MHz)RFID技术已经应用多年,沿用国际标准,发展已趋成熟。但是,应用前景最广的超高频(850-910MFz)和微波(2.45GHz)RFID却面临标准缺乏、技术落后和发展滞后的现状。

    国内企业应发挥应用优势 ——专访远望谷总经理陈长安

    上海证券报:有业内人士认为,国内RFID市场已基本被国外巨头占领,那么,比起国外巨头,国内企业在该行业有什么优势?

    陈长安:国外起步早、应用早,国内比国外晚一些,国外各种标准已出来,国内还没有一个定论。关键是国外在应用上做得好,美国国防部作为政府方面,与沃尔玛等几个大公司在推动,国内应用则比较滞后。目前,我们国内芯片大部分靠进口,在超高频方面,国内和国外在芯片技术上还是有差距。

    国内市场很大,对于其中一个比较封闭的应用市场环境来说,国内企业有优势,因为他们对国内的行业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便于把产品结合进去,根据应用的场景设置个性化方案。外国大的公司优势在大物流这一块儿,但是把全国物流统一起来做不太可能。

    上海证券报:您认为制定中国自己的RFID行业标准意义何在?

    陈长安:标准统一了,大家有个奋斗目标,有比没有好。中国这么大市场,哪个国际标准不和中国企业、政府合作,单独引进来是很困难的。标准引进还涉及到专利收费的问题。我想国家会出台相应政策来保护民族企业。总体上来说,标准的制定关系着RFID技术与应用推广的速度、应用中的潜在问题、产品的成本、知识产权的授权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上海证券报:远望谷在RFID技术方面有自己的专利么?

    陈长安:远望谷绝对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远望谷一直以来是一个低调的公司。外界有人误解我们是一个系统集成商,其实我们的产品包括标签和读写器的设计和生产,一直到提供解决方案。电子标签的生产线在国际上是很先进的,而且封装也是我们自己来做,产品成品率目前在全国排第一。总的来讲,我们还是一个以研发为主体的公司。

    上海证券报:远望谷能够在这个行业中成为成功的典范,对行业内其他公司的启示是什么?

    陈长安:启示就是“执着”。我们从1993年成立到现在,始终不放弃目标,以RFID电子标签为主要业务来发展。另外,我们有非常好的团队和非常好的领头人,董事长徐玉锁对行业的把握比一般人要高远。

    上海证券报:最近公司实行了每10股派5元转增10股的高送转政策,这对公司的经营会不会产生影响?

    陈长安:这是为了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体现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对公司现金流不会产生影响,我们公司积累了这么多年,经营状况良好,你可从财报分析出来。

    上海证券报:远望谷今后发展的战略规划是什么?

    陈长安:铁路领域是我们的重头,当然我们还会在其他领域进行开拓。物流、图书馆、烟草和畜牧业都会开展工作。目前铁路领域在收入中占的比重较大一些,其他领域都在培育阶段。

[1]  [2]  编 辑:周桂军
关键字搜索:RFID  产业化  资本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