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滚动新闻 >> 正文
思考金融危机下的ICT生态
2008年11月17日 08:52    通信世界周刊    评论()    
作 者:杨海峰

    在过去的几个月时间里,整个ICT领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仅金融危机本身导致的全球主要股市ICT类高科技股大幅度缩水,就可谓触目惊心,无论历经风雨的老牌劲旅或是迅速崛起的新秀军莫不如此。这里选择了15家企业,我们可以看看他们现在的股价比最近一年的高点下跌了多少。NVIDIA,-81%;Sun,-76%;AMD,-68%;eBay,-59%;雅虎,-57%;苹果,-56%;戴尔,-56%;Google,-54%;思科,-45%;英特尔,-42%;Adobe,-40%;微软,-31%;Oracle,-28%;IBM,-26%;惠普,-25%(数据仅到10月初)。

    在过去一年里,这15家巨头的合计市值损失了5700多亿美元,其中长期狂飚的Google损失最为惨重,股价从2007年11月的747.24美元跌至346.01美元后,市值也从2350多亿美元直落到约1090亿美元,蒸发了1260亿美元之多。

    尽管在全球数万亿美元的救市行动下,各大洲主要股市都有回暖迹象,但是,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还是在各行业开始显现,各领域开始大幅缩减业务支出。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企业自救行为,比如全球性裁员,削减各种不必要支出,大幅削减研发费用,裁撤非主流业务等等。

    总结过去几次经济危机的经验,只有具备以下几种素质的企业,才能够在经济危机下独善其身:良好的现金流管理、全球性经营策略、技术领域的持续领先、合理和必要的投资及收购策略、持续合理的发展战略。

    从过去几年以及此次金融危机的表现来看,有一些企业做得相对较好,比如思科、英特尔、微软、高通、爱立信等企业。尽管这些企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但是从其良好的现金流、全球性的经营策略以及在技术和产品领域的领先性来看,这些企业在今后很多年都会保持一个良好的发展状态。

    最近,关于中国ICT企业应该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讨论越演越烈。事实上,最近10年来,中国的ICT企业在全球各大市场都有不错的表现,但是,这些企业到底是否具备了全面竞争的实力,今天的金融危机才是真正检验它们成色的最好时机。高速发展的背后也隐藏着各种各样的危险,对于中国的企业而言,此时应该慎重再慎重。

    不久前,爱立信总裁兼CEO思文凯对华为作出了应该在金融危机时期注意现金流的善意提醒。我想,这样的提醒同样适用于中国其他的ICT企业。

    除了健康的现金流外,对于中国的企业而言,应对经济萧条的另外一大法宝是如何稳固和扩大国内市场的销售。当前,我国政府在积极推动内需,那么如何依靠强大的内需提高自己的免疫能力就是重中之重。对于ICT领域而言,一是如何抓住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机遇,二是积极拓展ICT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之路。在扩大内需的同时,继续扩大海外市场规模仍然是ICT领域必须坚持的策略,从目前来看,我国企业在这方面做得仍然不够,国际化进程仍然缓慢同时竞争力不足。

    削减费用和裁员看上去是最正常的应对策略,但是就ICT领域而言,对于这两项措施的应用还是要慎重。其核心原则是在现金流有保障的基础上,不能削弱前沿技术研发和核心技术的保障。原因很简单,在萧条期之后,迎来的就是新的发展契机,而只有有储备的企业才有可能在新的竞争中胜出。

编 辑:徐亮
关键字搜索:金融危机  ICT  
[ 本站暂时关闭评论 ]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