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讯(CWW) 日前,彭丽媛在德国观看中国少年足球队比赛时拿出一款白色的手机为球员拍照,有“手机达人”很快指出,该款手机为国内厂商中兴通讯旗下子品牌努比亚的产品。提到中兴通信,它并没有像苹果、三星等公司让人侃侃而谈,它的发展更倾向于“细水长流”,一直没有遇到大的危机,而这主要得益于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侯为贵的为人可以用低调、宽容、坚持这三个关键词来形容。年过四十开始创业,功成名就后依然保持朴素节约的品德,并不追求物质生活,也正因此,很多人对其创业的目的表示疑问。侯为贵表示,最早是为了吃饭,一个吃不饱饭的人是不会想别的问题的,后来有了更多的钱,就不是用于你自己的生存了。
南下创业 年过四十创办中兴
1985年,西北一家国有工厂的技术科长侯为贵,决定南下深圳创业。于是,年过40的他,带领创办了深圳中兴半导体有限公司,一家从电风扇、电子琴到冷暖机、电话机无所不产的加工企业。那时,一部电话机的加工费不过几角钱,全厂上下忙活一天,赚不到200元。当时,国内通信设备市场已经对外开放,跨国巨头们蜂拥而来,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
当时的侯为贵力排众议,倾尽人力、物力、财力,坚持研发第一台国产数字程控交换机;一些研发人员还记得,那时的侯为贵,是在深圳两层简易厂房内,带领其他技术人员,开始了中兴历史上的第一次“自主研发”。
改革开放带来了空前严峻的竞争环境,但也激发了前所未有的创业机遇。对于侯为贵而言,这就是一次借助产权关系调整理顺企业发展动力的改革尝试。
1993年,在多方支持下,侯为贵和中兴经历了市场信条主导下的一次“革命”:新组建的企业由两家国有企业控股,另一家民营企业参股运营,在深圳率先组建了“国有控股、授权民营”的混合经济模式。从那时起,市场的作用再一次得到证明。2000年前后,包括爱立信、西门子等在内的诸多国际通信巨头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高达80%,而中兴等本土品牌所占的份额还不到20%。现在,这个比例已经完全倒转,以中兴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已经牢牢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本土市场份额。
而在国际市场上,它们同样高奏凯歌。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中兴的海外市场收入占比才刚刚达到4%,而现在,这一比例已经超过50%。在全球主要市场上,人们都能看到中兴的身影。但在侯为贵看来,企业的规模只是一个方面,中兴在发展中掌握了大量的核心技术与专利,这才是他的骄傲所在。
低调、宽容、坚持成就侯为贵
出生于1942年的侯为贵,和联想的柳传志、长虹的倪润峰、华为的任正非、万向的鲁冠球同属于一代人,不同的是,在第一代企业家群体中,侯为贵的知名度是最低的——尽管他率领的中兴通讯在企业稳健程度上几乎无人能敌。侯为贵的低调让很多人忽视了他的实力。甚至在中兴创业初期,也没有几个人认为他具有管理才能。
侯为贵把自己的低调朴实地归结为“性格”:“低调和高调是性格问题,不一定说哪个是优点哪个是缺点,我的性格内向一点,不善于在公众场合表达,这不一定是优点,对于管理企业来讲也不一定是最好的,管理企业各有各的招数,最后是看结果。”
性格内向的侯为贵平时沉默少语,但却是一个相当宽厚的长者。一位曾经在华为工作过的中兴员工这样描述侯为贵:“我第一次跟侯总接触是在1992年初的时候。他比较像一个长者,带着一副黑色的眼镜。他对人比较仁慈、和蔼可亲。他没有任正非那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让人一见到就哆哆嗦嗦的,就像有人形容的‘见到老板都不知道该说啥’,没有你说话的机会。侯总和员工是一种咨询式的交流:你看看这个怎么样啊?你有什么想法啊?都可以谈。他的为人非常大度,不斤斤计较。发火的时候也不会大声吼叫。” 691厂时期的同事魏兴民也表示,对于帮助过中兴的人,不管后来如果,侯为贵也总会想方设法帮助他。
在低调和宽容背后,是坚持,如果没有这个品质,中兴也许不会有今天。魏兴民回忆,上个世纪90年代,中兴的很多市场人员对市场容量持怀疑态度,因此在制定计划时趋于保守,但侯为贵每次都会把计划向上做比较大的调整,因为他坚信通信市场规模远远超出销售人员的想像。结果,往往是销售结果比他调整后的任务完成的还要好。
并不传奇的传奇 创业前期为“填饱肚子”
如果你见过中兴通讯公司董事长侯为贵,你就不会惊诧为什么这么多年,中兴通讯一直被笼罩在同城竞争对手的光环之下,以至于似乎太缺少了点个性和传奇。在回望中兴通讯在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里拼搏、成长的历史时,侯为贵轻描淡写的似乎没有发生过任何惊心动魄、艰难曲折的故事,反而让人感到惊奇!
总结这20多年的发展,侯为贵表示,中兴通讯对外部的反应还是比较敏感的,最主要的是内部的经营管理能够适时地根据外部变化进行调整,提高效率。此外,中兴通讯一直奉行比较保守的财务政策,宁可发展慢一点也不要有大的失误,特别是现金流如果出现大的问题可能就是生死问题。因此,中兴一直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危机。
一直以来,人们对侯为贵的看法都是生活低调朴素、很节约,对物质也没有什么过多的追求。对此,包括中国经济网记者在内的很多人都感到奇怪,侯为贵什么都不要求,那么他是为了什么创业?
侯为贵称,早期也是为了生活,一个吃不饱饭的人是不会想别的问题的,首先把自己肚子填饱。其实生活所需要的金钱并不是很多,后来有了更多的钱,就不是用于你自己的生存了。现在人的追求,像欧美一些慈善家,包括像巴菲特、比尔?盖茨,最后都全部把钱捐给社会了,甚至于给子女都没有留下什么东西,这个是对的。更进一步来讲,在现在积累的过程中就应该不断地给社会多一些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