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初,打车软件在各大中城市兴起,随后行业演变为巨头在移动支付行业的角斗场。
去年9月,快的首先发动价格大战,其高调宣布,将耗费2000万人民币用于北京市场的用户回馈。对于司机,安装快的打车软件可获得10元话费,推荐一名乘客安装,司机可获得5元;对于乘客,首次按装快的并且当月成功叫单,快的就奖励乘客10元话费。
随后滴滴打车发动反击,由嘀嘀打车和微信支付挑头,在全国32个城市以“乘客立减10元、司机立奖10元”的返现方式推广手机支付。仅仅10天后,快的打车与支付宝则宣布在全国40个城市推出“乘客返现10元,司机奖励15元”。
目前双方的第一轮活动已经于近日悄然结束,双方也亮出了成绩单。
根据嘀嘀的官方数据透露,1月10日至2月9日,嘀嘀打车中平均日微信支付订单数为70万单,总微信支付订单约为2100万单,补贴总额达4亿元。快的发布的数据则显示,截止到目前,日均订单量已达128万,单日最高订单量突破162万,其中使用支付宝钱包付车费的日订单数最高突破60万。
随后两家打车软件开始对活动悄然降温。嘀嘀从2月10启动新一轮亮点为“无上限”的营销活动,使用微信支付打车费每单乘客立减5元、司机立奖5元。而快的打车则表示,暂时维持其原补贴不变,但根据市场反应可能也会对活动进行变动。
打车软件补贴政策推出之后,话题在社会上迅速传播,营销效果非常优秀。这也让两家打车软件背后的巨头阿里巴巴、腾讯在移动支付市场获益颇丰。据了解,北京目前大概有6万出租车司机,每天的接单数超过百万,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十几块钱去获取用户,成本并不算高。
显然,作为连接线下与线上最重要的入口,移动支付正在成为有意移动互联网的巨头们争夺的焦点,打车软件无论绑定支付宝还是微信支付,只是移动支付战争的开始。
此次双方成绩单的公布,以及滴滴打车暂时调低补贴份额,也只是巨头们战争的中场休息。移动支付之战还远未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