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世界 >> 手机软件 >> 正文
 
详细解读移动共享时代的“拿来主义”
http://www.cww.net.cn   2013年9月13日 11:04    

通信世界网讯(CWW)

详细解读移动共享时代的“拿来主义”

多数用户已经习惯于将移动应用只分为游戏类和非游戏类两种。2011年初在西安,博远无线CEO胡泽民就道出了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创业者做移动游戏,可能很快就怀揣人民币;做非游戏类应用,得怀揣着高远的理想。当时的胡泽民,在偌大的会议厅里,接受4位特别邀请的记者专访。2年零7个月后,91以19亿的价格卖给了百度,游戏起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在近乎疯狂的移动游戏市场面前,非游戏类应用显得更加冷静。这种冷静并不意味着冷清——一些应用工具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它们正在使人们的生活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非游戏类的应用诞生于人们的需求,它们的成长轨迹大都符合“发掘需求——引发流行——改变生活”的轨迹。微信如此、唱吧如此、地图导航类也是如此。无论从生命周期上还是用户粘度上,它们都比游戏类应用要高得多。

市场规则的成熟,不但给企业带来了束缚,而且给用户带来了束缚。有限的渠道面前,丰富的内容与庞大的用户群很难完成有效的对接。用户也开始了追求个性、自由的移动互联网生活,最有效的,也是最真实的人与人之间的资源分享开始被需要。微信、微博将内容共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某些传统的内容提供方式开始如坐针毡;而快拿这类移动共享工具将内容分享提升了一个级别,用户可以在一个热点环境中发现别人手机中共享的视频,游戏,音乐等;高速零流量拿取身边手机共享内容;展示自己手机私藏,释放个性……我们正在被这些应用带入一个移动共享的时代。

如果放在PC时代,快拿这类移动共享工具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文件的传递与分享,共享主要通过存储介质或互联网。那时候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电脑里的网上邻居。一个人把PC中的内容拷到网上邻居自己的盘符上,可以被同网络环境下的其他人看到。后来各种软件也具备了共享功能,比如QQ、迅雷等。

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共享领域还是基本处于蓝海阶段,关键是手机跟电脑两种介质有很大不同,手机共享既不方便,移动网络亦不给力,分享者也缺乏动力。而快拿的研发的却在这方面做了尝试。

快拿这类应用有可能风行的因素之一,是它是建立在社交之上,通过“共享”,它可以被动社交,也可以主动社交。打开快拿,第一个界面就是根据手机定位显示出的周围的快拿用户(拿友)以及他们通过手机分享的软件、图片等文件,如果是陌生的网友,可以先认识再拿文件,如果是熟人,则可以直接分享。

关键是如何通过技术和产品激发网友原始的分享动力。没错,分享是人类一种内生的需求。这也是各类社交网站、知识分享类网站存在的基础,更是助人为乐、兼济天下等一系列人类美德存在的基础。约翰·杜尔(风险投资基金KPCB创始人)年轻的时候说的一段话:我在我很年轻的时候,我拥有的知识都是我的导师教给我的,此生我无以回报,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把我的所学去教授给其他人。

美国人克莱·舍基写了一本《认知盈余》很火,克莱·舍基说,美国人一年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大约2000亿个小时,而这几乎是2000个维基百科项目一年所需要的时间。如果我们将每个人的自由时间看成一个集合体,一种认知盈余,那么,这种盈余会有多大?我们已经忘记了我们的自由时间始终属于我们自己,我们可以凭自己的意愿来消费它们,创造它们和分享它们,我们可以通过积累将平庸变成卓越。

[1]  [2]  
关注通信世界网微信“cww-weixin”,赢TD手机!
来源:通信世界网   编 辑:于天娇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论坛   推荐给朋友
关键字搜索:游戏  
猜你还喜欢的内容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相关新闻
即时新闻
通信技术
最新方案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