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星“打法”:先模仿对手,再吃掉对手
http://www.cww.net.cn 2012年7月19日 09:18
三星(微博)“打法”:先模仿对手,再吃掉对手 台湾地区电子业者将三星视为“台湾公敌”,事实上,它几乎是全球电子业者的敌人。 这家韩国电子业巨头十年之间夺取了日本企业在这一领域中纵横30年的荣光,更是建立起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垂直整合帝国。 韩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日元升值韩元贬值等均被认为是三星反超日系电子企业的重要因素。 不过,更为关键的仍是它的空前规模的高效率垂直整合带来的模式红利。 三星原本也是日本业界的好学生。从上世纪60年代起,它模仿着日本企业们开始搭建“整机+关键零组件”的垂直整合模式。 不同的是,它最终做得更为彻底、更具效率。 日本电子业界品牌林立,索尼、松下、东芝、日立、NEC、三洋等分属不同的综合商社,各商社间又派生出血缘复杂的金融关系。在日本国外,他们往往抱团,但在日本国内市场中竞争又极为激烈。 这使得日本的垂直整合模式并不彻底,一方面品牌诸多,另一方面多数品牌的垂直整合也并非真正全面铺开,而是各自有选择地布局,如夏普布局面板制造,索尼、东芝等布局半导体等。 况且,这些努力中不少因决策失误而最后陷入失败。如日本各企业投资的DRAM芯片业务多次重组,却仍陷于困境。又如液晶工业中最负盛名的先行者夏普,在追逐“高世代领先”策略中对龟山等工厂的投资达到1万亿日元,但开工率一直没能超过50%。 东京CPI会社力研究所主席长谷川和广说:“它们(日本电子企业)过多地、错误地投入资金,增加产能。这些产能变成了它们的负担,导致了巨额亏损。” 而三星居然真正拥有了完全独立的垂直整合王国,众多关键零组件,从液晶面板,到CPU流片,再到存储芯片,它都能自给自足。 “这使得三星的垂直整合更有规模效应和效率。”isupply(全球电子行业调研机构)半导体分析师顾文军说。值得注意的是,三星超过一众日企,是在本世代主体技术体系趋向成熟,日企也失去了上世代产品源头性创新能力之后,规模与效率成为了东亚电子企业间竞争的主流因素。 同时,三星的这一模式真正显示巨大威力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三星自有品牌终端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打开局面之后,同步成长的品牌与自有供应链相互协同保证了这一模式的功效。 “强势终端品牌对三星整体优势有着显著的放大作用。”一位台湾电子业者说。 台湾地区电子业者对此怀有深沉的痛。他们最早提出了“微笑曲线”理论:在设计与品牌之间,代工制造获得的利润最低。与日本、韩国相似,台湾地区内需市场狭小,但不同的是PC代工起家的他们相较前两者缺乏自有品牌的优势。 他们也曾做过不少努力,但最终都陷于失败。宏碁(微博)与明基分家、华硕也将其代工品牌和硕联合剥离,至今他们都没有走出一个宿命:代工与品牌不能兼得,所有相关尝试无一获得成功——他们由代工起家,后续再想做品牌则难消代工合作伙伴的猜忌。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 者:徐洁云编 辑:高娟 联系电话:010-67110006-853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