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世界 >> 产业新闻 >> 正文
蓝牙推新核心补充规范 中国企业参与制订
2008年8月4日 10:08    通信世界网    评论()    
作 者:CWW

    6月26日国际蓝牙组织正式发布了含有eL2CAP(ERTM/SM模式)的CSA1核心补充规范。未来一代蓝牙核心规范(西雅图版本)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变革是引入了AMP(可替换物理层)架构,这是一种创新的无线技术(RF)替代规则。新核心补充规范允许蓝牙协议栈针对任务动态的选择合适的无线技术,在兼容原有蓝牙2.1+EDR的前提下,增加了对802.11(WiFi)和ECMA368(UWB)等高速传输层的支持。而高层协议和应用程序皆不需要专门作出修改,以保证更新核心规范可以使现有产品平滑升级。

    在传统蓝牙控制器时代,纠错与重传工作是由控制器端负责,主机端无需做出特别处理即可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而到了蓝牙AMP时代,高速传输介质的控制器不再负责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因此需要主机端做出错误纠正与重传控制,而传统蓝牙L2CAP的RT(重传)/FC(流控)模式存在设计缺陷(当发送端检测到丢包时,强行重传所有未响应帧;最多仅能使用半传输窗传输数据)。核心补充规范增加了ERTM(增强重传)/SM(流)模式,针对原有RT(重传)/FC(流控)模式的设计缺陷进行了升级,主要变化在于:增加了SREJ(选择性拒绝帧)/RNR(接收端未准备就绪)的控制帧;增加了Poll-Final比特域,当检测到丢帧时,发送端首先通过RR(Poll=1)询问接收端当前的接收状态,随后决策用何种策略进行重传,因此避免了RT模式下检测到丢帧时强行连续重传帧带来的额外传输开销,并可实现全传输窗传输,速度较RT模式最大半传输窗传输大幅度提高。ERTM模式仍是基于传输响应的滑动窗传输模型,核心补充规范中使用发送端与接收端分离的三态状态机和原语进行描述,使得规范更加容易理解。对ACK响应帧的发送时机,规范未做严格规定,而是由实现者自行设计。若对每个信息负载帧均进行ACK响应,则由于ACK响应帧的冗余,增加无谓的传输;反之若不进行主动的ACK响应,则会导致发送端等待RTX重传超时后使用Poll帧询问,在此之前不能发送任何数据。因此如何设计一个最佳的ACK算法成为ERTM模式实现的一个关键点,优秀的ACK算法将会使传输速度大幅度提高。

    本协议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企业参与制订。一直走在世界蓝牙软件技术前沿的中国企业IVT,在此次蓝牙新标准补充核心规范制订中表现突出。IVT率先完成了eL2CAP规范的设计与实现,独创了一套高效的ACK算法,使传输速度较大幅度的提高,在业界率先基于高速传输介质进行试验,并完成大量实际测试工作,其间发现了一些协议相关的逻辑和互联性问题,通过与蓝牙组织 CSWG工作组的同事们不断沟通,对协议设计提出诸多修改和完善建议。在经历了13个FIPD版本发布和三届UPF测试之后,国际蓝牙组织正式发布了CSA1核心补充规范,IVT与其它在标准制订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国际知名公司如IntelIBMBroadcom、Ericsson、Qualcomm等被并列为优秀开发者。

编 辑:火王
关键字搜索:蓝牙  IVT  
[ 本站暂时关闭评论 ]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