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大洋网-广州日报
应对:严惩严管刻不容缓
目前,开车打电话已是交通安全重大隐患之一。业内人士呼吁,国家应尽快出台严厉处罚举措,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加大宣传和打击力度,提高司机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全民的安全意识。
问题1:
全民意识淡薄无视违法行为
在佛山,公交司机和的哥开车时使用手机的现象非常普遍。家住人民路的陈先生告诉记者,有一次夜晚在顺德打的回家,的哥一路上电话不断,由于车走到路上不平坦的路面,司机也没有来得及减速,坐在后排的他忍不住提醒一下司机,竟然被司机嘲笑他胆小怕事。
记者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市民并不把开车时使用电话的安全隐患当回事,大多数人从来不会将“开车使用电话”与违法联系在一起。
对策1:全民参与监督
有专业人士表示,开车打手机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应该让全民参与监督驾驶者,共同守护公共安全。
同时,执法部门和公共交通运输部门应建立健全全民参与监督体制,首先应从公共交通工具入手。例如在公共汽车上贴上标语:“司机开车时拨打接听电话是违法行为,欢迎市民监督。”此外,在驾驶证的培训课中,应把道路安全法规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
问题2:
处罚轻、处罚难
有四五年驾龄的王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并不知道开车打手机是违法行为。开车的时候,他会更多地关心是否超速,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被罚200元。
业内人士分析,开车打电话已成为道路交通安全的大敌,一些国家对这一交通安全隐患已经予以高度重视。由于我国手机和汽车的发展过快,因此“开车打电话”的交通安全隐患并未引起有关部门以及驾驶者和乘客的足够重视。
对策2:建议吊销驾驶证
程队长介绍,在平时的执勤行动中,开车打手机也是一种偶然执法行动,一般在检查其他项目时纳入附加检查范围。由于处罚过轻以及执法较难等因素,并未能起到很好的震慑作用。他认为,在出台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方面,应加大对相关行为的处罚力度。
佛山有市民建议,不妨将开车使用手机与吊销驾驶证捆绑在一起,以严厉的举措打击这种风气。
问题3:
违法行为隐蔽难执法
与酒后驾驶、超速等显见性的交通违法行为相比,开车打手机有一定的隐蔽性。在实际执法过程中难度较大,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时段,交警无暇顾及类似开车打手机的违规行为。
对策3:视频监控打手机现象
某驾校一位教练认为,开车打电话的危害更甚超速,超速一般是在头脑非常清晰的前提下实施的动作,而开车时使用电话,驾驶者处于精神涣散的状态,最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随着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应将视频技术用于对开车打电话的监控。此外,国家应对车载电话进行立法限制。